中国物流行业网

中国物流行业网 > 资讯中心 > 物流新闻 > 内容

河南省出台新政争当能源革命引领者 让新能源“发得出”“用得好”

时间:2024/6/17 10:10:33

  □本报记者 宋敏

  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环节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载体。6月16日,记者从省发展改革委了解到,我省近日印发增量配电网、工业企业、农村地区三类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实施细则,促进新能源大规模开发的同时实现高水平消纳。

  这是我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重要举措,也表明河南要争当能源革命的推动者、先行者、引领者,在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政策目标

  新能源高效优质消纳

  近年来,我省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成效显著。2023年,我省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近10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四分之一。

  新能源大规模发展的综合效益巨大,但要立得住、立得稳、立得好,还需要电网输配以及负荷、储能的协同支撑。源网荷储一体化,即是以电源、电网、负荷、储能为整体规划的新型电力系统运行模式。

  “当前,电力系统是以适应煤电、水电和核电等稳定电源为基础的运行系统。”省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说,在“双碳”目标要求下,要大力发展新能源,但新能源的间歇性、波动性对电力系统提出了新要求,需要对传统电力系统进行优化升级,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应对新能源并网难、消纳难问题,源网荷储一体化通过“源荷互动”“源储互补”“源网协调”等多种交互形式,将新能源发电的不连续性和用电负荷的稳定性要求匹配起来,让新能源“发得出”“用得好”,实现高效优质消纳,更经济更安全地提升电力系统的功率动态平衡能力。

  聚焦领域

  三类场景先行先试

  推动“源网荷储”各环节高效协同,我省加快落地一批可推广、可检验的应用场景,拟在工业企业、增量配电网、农村地区三类场景先行先试。

  户用光伏、零碳供暖、绿电储能……在兰考县,新能源正勾勒出未来“零碳村庄”新图景。截至今年3月底,兰考县已安装屋顶光伏8000户,并网超过16万千瓦,其中4500多户已获得光伏发电收益。付楼村零碳电厂已接入村级配电网,以屋顶光伏发出的绿电结合用户侧储能,为村内小商超和农产品加工厂等场景提供服务,配套创收项目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10万多元收入。

  “在全省推进农村源网荷储一体化,深化农村能源革命,意义重大。”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说,源网荷储一体化可以将农村原来分散的资源和用户整合起来,推动农村从单一能源消费者向能源产消者转型,从一户一厂一村用电自我平衡,逐步扩大到一乡一县能源自主保障,推动能源从“远方来”到“身边取”,让能源供应更加稳定、更有保障。

  在工业企业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鼓励企业多用自发绿电,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用能成本。同时,工业企业用电量大、应用场景多,提高工业企业的绿电使用比例,最大程度消纳绿电,可以有效破解新能源消纳难题。

  目前,增量配电网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电源点不足。对此中央明确安排,放开配电领域投资和市场准入,放开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市场准入,增加可接入电源点的类型。我省此次按照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对增量配电网有关要素进行完善,将更好发挥增量配电网服务工业园区发展的作用。

  重点任务

  合理配置自发自用

  具有波动性、间歇性的“风光”资源,如何稳定地点亮“河南的灯”?我省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有哪些重点任务?

  针对工业企业,实施细则明确了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模式、电源和储能设施规模、消纳运行和安全、并网时间和接入要求,并从源、网、荷、储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规范。用电量较大的工业企业,可结合自身用电特性,充分发挥负荷调节能力,合理利用20公里范围内新能源资源,建设分布式光伏或分散式风电,适当配置储能设施,提升绿电使用比例和系统运行效率,实现源网荷储一体化运行。

  农村地区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应遵循“合理配置、自发自用”原则,最大程度使用自发绿电,鼓励电量自我平衡,减轻对电网运行的影响,同时充分考虑分布式新能源与周边环境景观相融合,形成与美丽乡村相结合、与建筑风格相协调的新型能源景观。实施细则对家庭作坊、生产企业、整村开发类源网荷储一体化作出针对性规定。其中,整村开发类项目,作为一个用户接入电网,所发电量优先自用,剩余电量可以上网,但自发自用比例不能低于50%。

  根据实施细则,增量配电网类项目应以自我消纳、自主调峰为主,原则上不向公共电网送电。增量配电网企业应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提升电源支撑能力、负荷管理能力、配电网调节能力,实现电源、储能、配电网工程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运。

本类热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