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海南州同德县巴沟乡班多村
更新时间:2019-9-16
行政代码:632522200 | 身份证前6位:632522 |
长途区号:0974 | 邮政编码:813000 |
隶属政区:巴沟乡 | 行政级别:村 |
车牌号码:青 | |
班多村相关查询: 快递查询
|
导读:通过以下内容您可以了解到该地区的详细资料,地名查询提供了所属地区的人口数量、区域面积、邮编区号、物流快递公司等内容,如果您对该地区的资料介绍有疑问或认为该内容需要更新,请联系我们网站客服,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为你完善该地区信息。
同德县巴沟乡班多村位于巴沟乡西部,地处黄河、巴曲河交汇处,距同德县城38公里,距巴沟乡政府20公里,平均海拔2860米。是一个藏汉杂聚的地区,全村现有农户81户,人口466人,劳动力278人,其中藏族425人,占总人口91.2%,汉族41人,占总人口8.8%。全村现有耕地1660.3亩,人均拥有耕地3.6亩,拥有各类牲畜2767头(只),拥有草场5.8万亩,畜均占有草场20.96亩。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村,2008年国民生产总值263万元,其中农业生产总值126万元,占生产总值的48%。牧业生产总值84万元,占生产总值的32%。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854元。
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班多村牢牢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城市扶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统筹城乡发展、加大“三农”投入的历史机遇,依托班多村人均拥耕地,畜均占有草场较多、土地肥沃、气候温暖适应发展种养植业的优越自然条件和地处黄河、巴曲水交汇处,拥有红柳林区583亩独特的自然景观及黄河上游班多水电站隔河相望有利的区位优势,依靠各族群众辛勤劳动。农牧业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农民生活状况发生了很大的改观,各族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睦相处,经济社会发展欣欣向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但由于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群众科技文化素质较低,农牧业生产经营粗放,单位面积、牲畜产出较低,农牧业劳动生产率极为低下,发展潜力较大。红沙柳林区旅游景点设施简陋,管理水平较低,使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优势的区位没有有机结合起来,旅游业处于起步阶段,经济效益较低。班多村经济社会发展缓慢,群众生活处于低水平的温饱阶段。
村“两委”班子在客观分析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条件和制约因素,利用国家支持“三农”政策的基础上,将发展现代种植业、特色农区畜牧业、红沙柳林区旅游业作为班多村的三大主导产业。改善村级医疗卫生条件,修建高标准老年娱乐中心,着力改善民生。以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整修农田支毛渠,平整土地、引进良种,推进先进实用农业技术为突破口,加快中低田改造步伐。以引进优质奶牛,高产绒山羊,建设高标准牲畜畜棚,推广先进养殖技术为抓手,提高单位牲畜产出。加大旅游景点改造,转变旅游产业管理理念,将旅游产业培育成群众增收的主要途径。加大村级医疗卫生室投入,改善村级医疗卫生条件,基本实现群众健康免疫和小病不出村的目标。建设班多村老年娱乐活动中心,购置必要的保健与娱乐设施,满足老年人文化、娱乐的需求。
班多村今后的发展方向及需求
村“两委”班子在客观分析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条件和制约因素,利用国家支持“三农”政策的基础上,将发展现代种植业、特色农区畜牧业、红沙柳林区旅游业作为班多村的三大主导产业。改善村级医疗卫生条件,修建高标准老年娱乐中心,着力改善民生。以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整修农田支毛渠,平整土地、引进良种,推进先进实用农业技术为突破口,加快中低田改造步伐。以引进优质奶牛,高产绒山羊,建设高标准牲畜畜棚,推广先进养殖技术为抓手,提高单位牲畜产出。加大旅游景点改造,转变旅游产业管理理念,将旅游产业培育成群众增收的主要途径。加大村级医疗卫生室投入,改善村级医疗卫生条件,基本实现群众健康免疫和小病不出村的目标。建设班多村老年娱乐活动中心,购置必要的保健与娱乐设施,满足老年人文化、娱乐的需求。
免责声明:本页地区资料内容为网络收集整理,仅提供阅读参考,本站不对该地区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即时性承担任何责任!如果您认为该地区的省份、城市、乡镇、村庄的内容介绍需要更改或完善,请联系网站客服修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