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新闻

网点查询

快递查询

快递大全

快递电话

国际快递

国际转运

地名查询

行政区划

邮编查询

江苏南通海门市四甲镇

更新时间:2019-9-16

行政代码:320684111身份证前6位:320684
长途区号:0513 邮政编码:226000
隶属政区:海门市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苏F辖区面积:34.5km2
人口数量:约3.6万人人口密度:1043人/km2
四甲镇相关查询: 快递查询
简介
新复社区  新复居委会位于货隆镇镇区,在苏222线和苏335线省道交汇处,总面积4.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95亩,总人口6116人,村党总支下设农业、副业和三产三……[详细]
货隆村  货隆村位于海门市货隆镇南首,东邻王浩镇,西、南与四甲镇相接,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位于222省道海门收费站北侧0.2公里,距镇政府1公里,由窑港、货隆、运南……[详细]
有余村  有余村总面积3722亩,人口2760人,村支部共有党员68名。农业特色经济以夹种棉花、西瓜为主,另发展了大棚种植设施150亩,提水养殖和水面养殖面积35……[详细]
金跃村  金跃村位于海门市货隆镇东北,东邻王浩镇,北与通州的三余相接。由金陵、虎跃、骑岸三个村合并,村辖区4.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976亩,全村25个村民组……[详细]
闸南村  闸南村位于海门市货隆镇北首,东临掘青公路,北接通洲市三余镇,南连货隆镇新街村,西接货隆镇联义村,由套闸、圩南两个村合并而成,村社区服务中心位于掘青公路西……[详细]
联义村  联义村总面积2929亩,人口2837人,村支部共有党员62名。 农业方面,规模葡萄、水芹、苗木种植分别达80、106、30亩;产量都很大,且质量十分好……[详细]
新街村  海门市货隆镇新街村总人口3016人,总耕地面积3054亩,总户数1078户,20个村民小组,65名党员。新街村位于货隆镇西片的中心位置,东至掘青公路、西……[详细]

导读:通过以下内容您可以了解到该地区的详细资料,地名查询提供了所属地区的人口数量、区域面积、邮编区号、物流快递公司等内容,如果您对该地区的资料介绍有疑问或认为该内容需要更新,请联系我们网站客服,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为你完善该地区信息。

  四甲镇---清代以来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清代雍正十二年(1734),通州府在通源镇北首(现四甲镇东南1华里),设立了州同署(分州)。
  州同署设州同一人,“官从六品”。管辖范围:西起余西,东至吕四,北至三余,南至东天补沙部分。   设立州同署以后,自雍正、乾隆两朝起,通源镇进入鼎盛时期。那时,通源镇东街有东岳庙,后来又有了东渐书院,西街有西岳庙(宁江会馆),中街有望江楼。南街有三大布庄,从乡下收来土布远销东北。北街有两个米行,盛时日销大米200石。镇上茶馆、酒肆各业俱全。
乾隆以后,四甲镇(旧称四甲坝)日渐兴旺,盛况超过了通源镇。当时,四甲镇东中西三座高桥,桥北设有观音堂(后为郡庙),孔庙、文昌宫。每月朔(初一)望(十五),儒绅学子云集孔庙大成殿行礼。沿运盐河南岸,碎石铺就2华里街道。两边店铺林立。酒坊、染坊、竹厂等大小店铺200余家,商贾云集。直到解放初朝,这条老街仍然十分繁华。在长达27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是方圆几十公里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余中街(场)----480余年前的海门县城所在地
-海门,历史上曾因江海泛滥,坍没无常,“县治屡圮(倒塌)于风潮”。明代正德七年(1512),朝廷巡按御史史江良提出将县治迁到余中场。两年后正德九年(1517),县治迁来我镇余中街(旧时为余中场,今在余合村境内)。直至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再因海潮侵袭,经皇上亲准,海门县治再度迁往金沙场(今金沙镇)。
余中街设海门县治三十余年。据史料记载,其时虽无城堑,县城内却也纵横六街二巷,广建衙门官署,设有察院、校场、监狱,另建文庙、学宫,设社学二所,一在县南,一在县东。并立有解元牌坊、进士牌坊。当时的余中街已经是尊孔、习礼、敬教、劝学,蔚成风气……
四百八十八余年过去了。余中街的辉煌仅持续了三十余年,而后日渐衰落。它如流星划过长夜星空,昔日繁华已成历史烟云。三、五十年前,这里尚有衙门街坊的遗迹踪影。如今,留给人们的,是老人们常常指点的衙门外沟、跑马场、文庙、清幽观、城隍庙、荷花池的遗址,以及几座百年老屋的后人……
清代南通最早的书院之一:东渐书院
———南通近代教育发源地的见证
清代同治七年(1868),朝廷爵督李鸿章捐钱四百千,通州知州梁悦馨捐钱八百千,及典商与吕四、余东、余西、金沙四场捐钱,于通源镇东首建成东渐书院。其时东渐书院为南通最早的书院之一,与南通城内紫琅书院齐名。
东渐书院,“建设本意,以本乡之东,地近海滨,解读书者十不得一,乃谋之斯院以促进文化焉”。(《南通县图志》)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始办学堂,初改为初等小学。
民国三年(1914年),状元公张謇与其兄张詧筹银三千元,在书院旧址改设第三高级小学。当时是“废科举,倡新学”以后通东最早的一所学校。
全国与四甲镇面积相同的有:

免责声明:本页地区资料内容为网络收集整理,仅提供阅读参考,本站不对该地区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即时性承担任何责任!如果您认为该地区的省份、城市、乡镇、村庄的内容介绍需要更改或完善,请联系网站客服修改,谢谢!

四甲镇区划
320684111001 220 二桥路社区
320684111002 121 健康路社区
320684111003 121 新复社区
320684111200 220 东南村
320684111201 220 八索村
320684111202 121 四甲村
320684111203 220 合兴村
320684111204 220 靶场村
320684111205 220 范南村
320684111206 220 胜宏村
320684111207 220 廷俊村
320684111208 220 丕岩村
320684111210 220 四扬村
320684111211 220 余合村
320684111212 220 二桥村
320684111213 220 头桥村
320684111214 122 海山村
320684111215 220 金跃村
320684111216 220 有余村
320684111217 122 货隆村
320684111218 122 联同村
320684111219 122 新街村
320684111220 220 联义村
320684111221 220 闸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