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新闻

网点查询

快递查询

快递大全

快递电话

国际快递

国际转运

地名查询

行政区划

邮编查询

山东莱芜莱城区方下镇李家义村

更新时间:2019-9-16

行政代码:371202102身份证前6位:371202
长途区号:0634 邮政编码:271100
隶属政区:方下镇行政级别:村
车牌号码:鲁S
李家义村相关查询: 快递查询

导读:通过以下内容您可以了解到该地区的详细资料,地名查询提供了所属地区的人口数量、区域面积、邮编区号、物流快递公司等内容,如果您对该地区的资料介绍有疑问或认为该内容需要更新,请联系我们网站客服,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为你完善该地区信息。

  李家义村位于莱城区西北10公里,镇政府驻地西北2公里处。村南是鹿家堂村和蔺家楼火车站,村北与徐封丘村接壤,村东为王家义村。耕地678亩,194户,638口人。
   据《李氏谱》和村碑记载:明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李姓由河北枣强县迁此建村,村东有“义和沟”,冠以姓氏曾名李家义和沟,建国后简称李家义。李、邹、张、孙、刘、沙六大姓居此。诸姓在此繁衍生息,村民不分宗族、贫穷、多寡,世代和睦相处。耕读传世、文明经商。民风淳朴,勤劳勇敢,正义和顺度日,是有名的义和庄。
  1947年就有互助组12户,1954年成立初级社,由李加浩任社长;麦后,东初级社成立,由邹法明任社长;1955年成立高级社,由李加浩和吴希昌(王家义)任社长。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隶属方下人民公社李义管区。1961年与王家义、鹿家堂、梁家庄、王家庄(王家岭)5个自然村合为一个联合大队。1963年又分为每村一个大队。   为防乱世遭劫,保家护民,在兴盛时期,由前、后银行合筑圩子墙。墙东西长800多米,南北600多米,为不规则长方形建筑。墙体高约六米,墙基宽约五米,顶宽约1.5米。圩子有东、西、南、北四门。年久失修后来部分倒塌,木门板用来制作课桌凳办教育。1958年为“四通八达”,坯块肥田,大都推倒,现存东门、北门遗址。南门里的关老爷庙是有名的古建筑,坐西朝东3间,五脊六兽,四梁八柱黑砖小瓦,解放后曾在里面办过识字班,是村民的娱乐场所,后来失修,于1966年10月“破四旧”时拆除,改建主席像台,1976年又改建成门市部。由于村庄规划,道路加宽,又将门市部拆除,遗迹无存。
李家义村人,勤劳勇敢,进步正义。为保家卫国,为国捐躯献身的革命烈士就有9名。他们大都是1938年参加革命,当时大都20来岁,精明能干,牺牲时年纪最小的是李加士,只有19岁。参加吉山战斗的本村就有6人,牺牲了4人(李加士19岁;邹法德23岁;李学忠22岁;李凡亭24岁),李彩亭(李华芳)和李德田(李华贤)更是勇敢。当时他俩朝火力最猛的方向冲,结果在敌人兵力最薄弱的地方,英勇奋杀,突围脱身,幸存转移。参加革命最早的是李清亭(1937年任方下区动委主任),后来南下上海。1960年退休还乡,1962年任村支书,兴建家园,发挥余热。李鲁瞻,字官亭,1938年任0某县委书记,在他的影响下,该村有多名党员都是干部、骨干。当时李家义村素有“小县委”之美称。但在战乱年代,李鲁瞻立场不坚定,投靠-沈鸿烈部,同年10月被山东纵队保卫部逮捕枪决。方下史志记载的还有李雪锋(李瑞亭)、李藩亭(凡亭)的详细传记。
1968年秋后,全村村民,车推人抬,在杨家洼截“九龙沟”筑水坝。水坝贮水600m3,可浇灌全村三分之一土地。1970年秋后,开始“农业学大寨”全民动员整修东岭大寨田,将“火石岭”、“姜容地”、“老茅沟”整成旱涝保丰收的高标准大寨田。1975年整改西岭,把“九龙沟”取直、平坟以补耕地不足,增加耕地20亩。1974年秋后架电,全村用上了电灯,有了电磨。1978年开始包产到户,产量大增。1982年全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整修8米宽的生产路南北路两条长达4公里,东西路长达2.5公里,同时植防护林带、砌边沟。修筑桥梁两座,1999年整改东沟(义和沟李义段),增加耕地18亩多。2000年成为电话村,户户通电话。2002年春,筹集资金60万元,在原大坝以南修筑贮水坝长200米,宽50米,深10米,在原沟底下挖2.8米,贮水8万立方米。秋后修筑提水站,下管道,送往西北岭,可浇灌500多亩地。殷实的家底使李家义人在接受现代文明上占尽先机,有的村民风趣地说:“现在生活过得多充实,一个月过年,两个月种田,九个月挣钱(搞副业)”。
李家义村民,自古勤劳耕作,耕作之余,心灵手巧之手艺人不少,古代的“茧坊”、“粉坊”,酱园(原醋店)有世代相传技术。现在的木工组、铁业社、馍馍坊、火烧铺、煎饼铺等饮食服务业,还有两个建筑队搞得红红火火。人均收入已由生产队时的98元增长至2001年的3300多元,李义村齐心奔小康,村民生活日希殷实.
李家义人一贯崇尚文明,重视教育。民国四年办国民小学。蒋伦新、李加柱、李贤亭、李加士主办学堂,初招学生一个班约有20多人。开设修身,国文、算术、练字等课,1938年日军侵华-停办。解放后的李家义教育教学成绩也总在全镇前茅。194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的李荃亭是村里最早的本科大学生,还乡后曾担任方下史志编辑工作,是莱芜市第十届人大代表。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至2001年村中考出大学专科以上学生50多名,他们分布在全国各地各行各业。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免责声明:本页地区资料内容为网络收集整理,仅提供阅读参考,本站不对该地区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即时性承担任何责任!如果您认为该地区的省份、城市、乡镇、村庄的内容介绍需要更改或完善,请联系网站客服修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