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新闻

网点查询

快递查询

快递大全

快递电话

国际快递

国际转运

地名查询

行政区划

邮编查询

山东青岛即墨市通济街道

更新时间:2019-9-16

行政代码:370282003身份证前6位:370282
长途区号:0532 邮政编码:266000
隶属政区:即墨市行政级别:街道
车牌号码:鲁B辖区面积:74.56km2
人口数量:约14万人人口密度:1878人/km2
通济街道相关查询: 快递查询
简介
后疃村  后疃村 村庄由来 明万历时(1573-1619),尹姓从八里庄迁至王家院北0.5公里定居,称后疃。村较小,又称小后疃。 政……[详细]
姜戈庄村  姜戈庄村 村庄由来 在楼子疃西南部近邻,古称姜家庄。楼子疃原名楼子里头。“里头”多用以说一个村庄的局部,楼子里头即原系姜家庄东北的一……[详细]
北山东村  北山东村 村庄由来 山东在楼子疃北偏东4.8公里处。据《刘氏族谱》载:宋末,刘氏自江南江宁上元县石剌沟村迁居此地,取名新安村。因地处……[详细]
黄丹岘村  黄丹岘村 村庄由来 在楼子疃东偏北4公里处。明永乐时(1403-1424),卢、徐等姓来此立村,其西北有岘山,开花时节,遥望山上一片……[详细]
吴家沟岔村  吴家沟岔村 村庄由来 经考:明永乐时,吴氏迁来,在庞家沟岔西南约0.5公里处建村,称吴家沟岔。 政区人口 全村有耕地面积……[详细]
纪家庄头村  纪家庄头村 村庄由来 在楼子疃东北5.5公里处。明末,北曲(今属城阳区)纪氏父子析炊,因在此地拥有田地,其子便迁来定居,称纪家庄,又……[详细]
李家营村  李家营村 村庄由来 1808年(清嘉庆十三年),即墨城西阁里人李毓昌考中进士,奉命到江南山阳县查赈遇害。次年,案情大白,厚葬于即墨城……[详细]
王家院村  王家院村 村庄由来 在大同街西南2.8公里处。据传:明宣德时(1426-1435)王姓在此地定居,经营菜园,称王家园。后演变为王家院……[详细]
大同村  大同村 村庄由来 据传,明末,黄、刘、荆等姓先后来此定居,因地处近西河西岸,称河西村。清康熙42年(1703),淮涉河改道,不再流经……[详细]
孙家沟岔村  孙家沟岔村 村庄由来 据《孙氏族谱》载:明万历时(1573-1619),济南孙氏由即墨城水墨河套迁至仇、庞两沟岔间立村,称孙家沟岔。……[详细]
楼子疃村  楼子疃村 村庄由来 在城西偏南处,今属通济街道。原名楼子里头。“里头”多用以称说一个村庄的局部,楼子里头即原系姜家庄东北的一部分,因……[详细]
东山东村  东山东村 村庄由来 山东在楼子疃北偏东4.8公里处。据《刘氏族谱》载:宋末,刘氏自江南江宁上元县石剌沟村迁居此地,取名新安村。因地处……[详细]
张家西城东村  张家西城东村 村庄由来 张家西城在楼子疃东4.5公里,墨水河西岸。据《张氏族谱》载:明永乐二年(1404)张氏兄弟两人自沿海……[详细]
云桥村  云桥村 村庄由来 据传,明永乐年间(1403——1424),董、于两姓来此地定居。因村东河段称“云溪”,且上有天桥,下有石桥,故名村……[详细]
小李村  小李村 村庄由来 清同治《即墨县志》记载,明、清即墨至莱州府驿邮路上县境内七个驿铺,第一个即借用李村之名的“李村”铺,在其附图中则称……[详细]
辛家庄村  辛家庄村 村庄由来 在大同街西南3公里处。据传:明洪武时(1403-1435),辛氏自城里迁来此地定居,称辛家庄。《即墨县乡土志》标……[详细]
坊子街村  坊子街村 村庄由来 据传:明末,黄、刘、荆等姓在此地定居,因地处近西河(原淮涉河北流的一段)西岸,故称河西村。1703年(清康熙四十……[详细]
仇家沟岔村  仇家沟岔村 村庄由来 在楼子疃东南3.7公里,隔墨水河与崂山县栾家沟岔东西相望。据《仇氏族谱》载:明永乐初年,仇氏自青州迁居墨邑,卜……[详细]
夏堤河村  夏堤河村 村庄由来 在楼子疃西偏南2.6公里处。明末,黄姓来此定居,称黄家庄。不久,徐姓迁来,黄姓迁出,因村后有洪江河支流流过,此段……[详细]
南山东村  南山东村 村庄由来 山东在楼子疃北偏东4.8公里处。据《刘氏族谱》载:宋末,刘氏自江南江宁上元县石剌沟村迁居此地,取名新安村。因地处……[详细]
八里庄三村  八里庄三村 村庄由来 明正德年间(1506-1520),巩、綦两姓人家先后来此定居立村,因在即墨至胶州驿路北侧、十里铺与五里墩之……[详细]
八里庄二村  八里庄二村 村庄由来 据传,明正德年间(1506-1521),巩、綦两姓先后来此立村。据传,村中于姓先祖原居即墨城外墨水河畔,清康……[详细]
八里庄一村  八里庄一村 村庄由来 据传,明正德年间(1506-1521),巩、綦两姓先后来此立村。据传,村中于姓先祖原居即墨城外墨水河畔,清康……[详细]
张家西城南村  张家西城南村 村庄由来 张家西城在楼子疃东4.5公里,墨水河西岸。据《张氏族谱》载:明永乐二年(1404)张氏兄弟两人自沿海卫所禀军……[详细]
西元庄村  西元庄村 村庄由来 在楼子疃南偏西4公里,胶济铁路东北侧。据传:五代时,此地原为梁王朱温的庄园,后此村建立村庄而得名园庄。明永乐时(……[详细]
北龙湾村  北龙湾村 村庄由来 据传,名洪熙时(1425)高、韩、卢三姓来此地立村,因村中有一池塘,天旱不涸称龙湾,村因此命名为龙湾头,后来发展……[详细]
蔡家村  蔡家村 村庄由来 在大同街西南2公里处。据传:明天启元年(1621),蔡姓迁此地立村,称蔡家村。后孙姓迁来,蔡氏已无,村名沿用。《即……[详细]
孙家庄头村  孙家庄头村 村庄由来 在大同街西北1.5公里,横河现。据《孙氏族谱》载:明初,济南历城历山顶孙氏以广文仕即墨,其后人一支居庄头,一支……[详细]
下泊村  下泊村 村庄由来 在楼子疃东偏北2.8公里处。明永乐四年(1406),杨氏自小信村迁至此地建村,因地势低下,村西有一池塘,宛如湖泊,……[详细]
东元庄村  东元庄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时(1403-1424),徐、张两姓建村于园庄之东约0.5公里处,称东园庄。后演变为东元庄。同治《即墨县志……[详细]
泊子村  泊子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二年(1404),朱姓由云南来此定居,因村东有一水泊,名村为朱家泊子。后张姓迁来,居村西部地势较高处,此村又……[详细]
西流峰村  西流峰村 村庄由来 在楼子疃东北2.2公里处。明永乐时(1403-1424),任姓来此地定居。此地有墨水河龙王河自西流来,又处在小龙……[详细]
小庄村  小庄村 村庄由来 在楼子疃北偏东2公里处。明永乐二年(1404),邢氏来此立村,人少村小,故称小庄。同治《即墨县志》标有此名。今已无……[详细]
宫家庄村  宫家庄村 村庄由来 在楼子疃东北3.2公里处。明末,大韩村宫姓一家因在此拥有土地,迁来定居,称宫家庄。《即墨县乡土志》标有此名。 ……[详细]
蓝家村  蓝家村 村庄由来 在楼子疃北偏东3公里处。据《蓝氏族谱》载:明永乐十八年(1420),即墨城蓝氏派其子定居此地,管理庄田,名村为蓝家……[详细]
柘车河村  柘车河村 村庄由来 在楼子疃西北1.8公里处。据传:清顺治时(1644-1661),李姓四户、马姓三户由楼子疃迁居此地。当时,洪江河……[详细]
陈家河村  陈家河村 村庄由来 在楼子疃北偏东3.7公里,即城至蓝村公路南侧。据传:明永乐二年(1404),陈姓从云南迁来此地立村因村东有一小河……[详细]
张家西城北村  张家西城北村 村庄由来 张家西城在楼子疃东4.5公里,墨水河西岸。据《张氏族谱》载:明永乐二年(1404)张氏兄弟两人自沿海卫所禀军……[详细]
华桥村  华桥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年间,刘姓刘统由云南岛撒卫大街迁入此地定居。因村南有滑石桥一座,故取名滑桥村,为便于记忆顺通,将滑桥村改为华……[详细]
南龙湾村  南龙湾村 村庄由来 据传,名洪熙时(1425)高、韩、卢三姓来此地立村,因村中有一池塘,天旱不涸称龙湾,村因此命名为龙湾头,后来发展……[详细]
刁家疃村  刁家疃村 村庄由来 明朝永乐时(1403-1424),刁姓人家在此定居建村。清康熙时(1662-1722),孙姓、鄢姓迁来,刁姓已外……[详细]
窑头村  窑头村 村庄由来 明朝,岳、贾、陈、赵、迟、朱等11个姓氏先人来此定居,明朝曾在这里设窑场,是筑城专用大砖的产地之一,村名窑头。 ……[详细]
赵家岭村  赵家岭村 村庄由来 在楼子疃东南1.5公里处。据《赵氏族谱》载:明洪武时(1368-1398),林姓由云南迁此地定居,称林家疃。清咸……[详细]
潘家官庄村  潘家官庄村 村庄由来 在楼子疃西2公里处。据传,明末李、孙、董、何、潘等姓先后来此定居。或系因所种土地为官家所有,而称官庄。《即墨县……[详细]
庞家沟岔村  庞家沟岔村 村庄由来 经考:明永乐时,庞氏迁来,在沟岔西南约0.5公里处沿河建村,称庞家沟岔。 政区人口 全村有耕地面积……[详细]
圈子村  圈子村 村庄由来 在楼子疃东南3.3公里,墨水河西岸。据传:明洪武时(1368-1398),王姓来此地立村,后陈、赵、史诸姓相继迁来……[详细]
店子村  店子村 村庄由来 在楼子疃东北3.5公里处。清雍正时(1723-1735),潘姓、华姓在此地大道旁开店,不久李姓、高姓等来此定居,因……[详细]
高家庄村  高家庄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年间(1403-1424),马、孟两姓人家先后来此定居立村。同期,该村高姓先祖由云南迁居三里庄。后高氏兄弟……[详细]
魏家村  魏家村 村庄由来 在楼子疃北偏东4.7公里处。清顺治时(1644-1661),吴姓来此定居,称吴家村。清末,魏姓户口增多,改称魏家村……[详细]
常黄沟岔村  常黄沟岔村 村庄由来 据《常氏族谱》载:清康熙时(1662-1722),寿光人常氏由普东迁于庞家沟岔南约0.5公里处沿河建村,称常家……[详细]
潘家庄村  潘家庄村 村庄由来 在楼子疃东偏南3.5公里,与崂山区西城汇村隔墨水河南北相望。清初,此地原系即墨城杨氏墓地,潘姓居此给杨家看茔、种……[详细]
阎家岭村  阎家岭村 村庄由来 在楼子疃北1.3公里处。据传:明永乐时(1403-1424),阎姓从云南迁来,定居于小龙山以西的岭地上,名村为阎……[详细]
邢家岭村  邢家岭村 村庄由来 在楼子疃东1公里处。明永乐时(1403-1424),邢姓在小龙山南麓土岭上立村,称邢家岭。同治《即墨县志》标有此……[详细]
孙家庄村  孙家庄村 村庄由来 原系张家西城的东部,但位置突出自成聚落。因位于黄土崖上,特称东黄崖。因多孙姓,于1960年改称孙家庄。据传:明嘉……[详细]
西北关村  西北关村 村庄由来 明初,李氏兄弟自鳌角石迁来此地立村。村西有庙宇称龙王庙观,因在城西关之北,又简称北关,同治《即墨县志》称为北观。……[详细]
杨家村  杨家村 村庄由来 在大同街西南1.7公里处。据传:明天启时(1621-1627),杨姓来此立村,称杨家村。《即墨县乡土志》标此村为杨……[详细]
长阡村  长阡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年间(1403-1424),张姓从云南迁来此地安居,因地势平衍,田地阡陌较长,取村名长阡。同治《即墨县志》标……[详细]
枣杭村  枣杭村 村庄由来 据《枣杭于氏族谱》载,明永乐年间(1403-1424),于氏由文登大水泊来此立村,因村前有一片枣林,名村为枣行村。……[详细]
前枣杭村  前枣杭村 村庄由来 在楼子疃南4.4公里,墨水河西岸。据传:明永乐四年(1406),窦姓从云南迁居石桥村(故址在此村南0.5公里处)……[详细]
阁里村  阁里村 村庄由来 阁里毗连于大同之东。因其主要街道为西阁所在而得名,亦称西阁里。西阁跨于今即墨剧院以北的东西大街上,为一台式楼阁,阁……[详细]
于家庄村  于家庄村 村庄由来 在楼子疃北偏东5.5公里,马山东麓。据传:明万历时(1573-1619),于姓来此立村,称于家庄。《即墨县乡土志……[详细]

导读:通过以下内容您可以了解到该地区的详细资料,地名查询提供了所属地区的人口数量、区域面积、邮编区号、物流快递公司等内容,如果您对该地区的资料介绍有疑问或认为该内容需要更新,请联系我们网站客服,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为你完善该地区信息。

  通济街道位于即墨城区西部,市政府机关驻地。南接城阳区,西与大信镇相临,东及东南部与经济开发区、环秀街道相接。总面积74.56平方公里,耕地825公顷。辖61个行政村、17个居委会,总人口14万人。
   因即墨城西城门而得名。即墨城为隋代所建,开西门“临川”。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重修城池,改题西门旧额为“通济”。
  -   政区人口
  2006年,辖69个行政村,总人口156070人,其中男78237人、女77833人。总面积85.6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12公顷。完成生产总值62.4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7.8%。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954万元、42.8亿元和19.5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34.5%和15.6%。地方财政收入2.94万元,财政支出7227.6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7546元,比上年增加984元。
-
下辖村庄
  云桥村、下泊村、孙家庄头村、蔡家村、北龙湾村、西元庄村、张家西城南村、八里庄一村、八里庄二村、八里庄三村、南山东村、夏堤村、仇家沟岔村、坊子街村、后疃村、小李村、东元庄村、张家西城东、东山东村、楼子疃村、孙家沟岔村、大同村、王家院村、李家营村、纪家庄头村、吴家沟岔村、黄丹岘村、北山东村、姜戈庄村、庞家沟岔村、阁里村、辛家庄村、高家庄村、魏家村、常黄沟岔村、潘家庄村、于家庄村、邢家岭村、圈子村、西北关村、杨家村、长阡村、枣杭村、前枣杭村、泊子村、孙家庄村、阎家岭村、潘家官庄村、赵家岭村、窑头村、刁家疃村、南龙湾村、华桥村、张家西城北村、陈家河村、柘河村、蓝家村、宫家村、小庄村、西流峰村、店子村-
-
名胜古迹
  马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即墨市区西4公里处,由四峰一岭组成,主峰海拔233米,突起于市境西部。因其东西两峰并峙,形如马鞍,故又称“马鞍山”。马山是一座地质宝库,主要有柱状节理石柱群、硅化木、沉积岩构造、接触变质带、水撞崖等独特自然景观。马山因奇特的地质现象被地质专家们誉为“袖珍式的自然地质博物馆”。1993年,马山被山东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翌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马山石林为柱状节理石柱群,位于马山西南坡之团山,面积约1平方公里。此山系1亿年前由火山岩浆冷凝而成,现裸露部分高达28米,厚约20米,跨度为150米。其排列紧密,笔直挺拔,恰似一片密林,故名“马山石林”。柱状节理石林多发育于玄武岩中,一般呈六棱或五棱柱状,而马山石林发育于安山岩中,且呈四方形,在地质学中较为罕见。国内外专家称该石林可与世界闻名的英国玄武岩柱状节理“巨人堤”和美国响岩体柱状节理“魔鬼塔”相媲美。
  硅化木广布于马山周围的沉积岩中。据专家考证,早在1亿年前的中生代,马山地区曾为“古莱阳湖”的一部分,其上游生长着大量的古树,因种种自然原因,其树顺流而下,被搁浅在这里,地壳变动时,在高温、高压、断氧之特定自然条件下,形成化石。马山硅化木分布较广,现已发现20多株。其木质构造属松柏类的南洋杉科。1983年发现的一棵硅化木,重约2吨,长6米,粗端直径70厘米,细端直径60厘米,属白垩纪。1992年发现的一棵硅化木,树干长13米,直径1.2米,年轮清晰,树皮保存完整,具有重要的科研和观赏价值。为防止发掘后风化及人为破坏,即墨市在原址上建造了硅化木馆加以保护,使之成为永久性的科研课堂和旅游景观。
  玉皇顶位于马山东麓,海拔233米,是马山的最高峰。顶下东西两侧有“狐仙居”和“玉皇庙”相映托,下侧有“水撞崖”相呼应,更显得玉皇顶犹如临“仙界”之感,在山顶眺望,大有一番“一览众山小”之境界。水撞崖位于玉皇顶之下,崖身斜插峰肩,悬崖峭壁如刀削斧凿,平行内,高达10余米,环绕肩峰一周,形成蘑菇状玉皇顶。
  自唐代以来,马山逐步发展为重要的宗教场所。至清初,成为即墨境内道教之大丛林。山上有大小庙宇15处,民间许多故事传说,更增加了它们的神秘色彩。这些庙宇后多毁于战乱。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马山的许多景观得以修复,新的景观正在不断开发。
  白云庵位于马山东南麓山脚下,第一代主持刘仙姑曾被明朝光宗皇帝赐号为“慧觉禅师”,如今业已修复。占地66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80平方米。殿宇座北面南,分东(观音殿)、西(仙姑殿)二殿,系道佛合一之宗教场所。庙门内迎壁中央一硕大“禅”字,两侧镌刻一幅对联“攀洞天访古寻幽,踏福地听经谈禅”,字里行间,给人以大彻大悟之感。
  玉皇庙位于马山之阳西侧的半山腰中,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后荒颓或毁于战乱。新中国成立后曾两次重建或续建,于1996年8月建成。占地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共有51级台阶。殿宇由正殿(玉皇殿)和东(三官殿)、西(雷神殿)两偏殿组成,殿内分设玉皇大帝、真武大帝、雷祖大帝和洞阳大帝等20余尊形象各异、栩栩如生的雕像,体现道家风范。玉皇庙东侧有丹
  泉井,早在清朝初年就有“丹泉井,何代穿,三百尺,与海连,神工鬼斧谁能见”之传闻。相传当年泥丸道人李常明在马山建庙时,所需的木材就是从外地用神力从此井中运来的,故后人又将该井称为“济公井”。
  狐仙居位于马山主峰前端高约200米处,占地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它与玉皇庙、白云庵呈犄角之势,是马山建筑群中地处最高的一座。狐仙居迎壁中央镌有“修仙”二字,东
  西两侧是名曰“香橼”、“云洞”的两个圆弧型门洞。有主殿、中殿、东偏殿。殿内供奉形色各异的各类“狐仙”。中殿后侧是狐仙洞区,岩石嶙峋,洞穴深邃。
  千佛洞位于玉皇庙左侧。洞体宽、高各3米以上,山前山后设有“ㄚ”型的三个出入口,全长350余米,洞内设有照明设施。整个主隧洞两侧又掘有12个如房间状的支洞,各支洞中分别塑有古
  典名著中的历史人物、神话故事人物及国内著名大佛等群雕,造型各异,情节生动,配以彩色灯,形象逼真,幻如置身于“仙界洞府”。洞穴深处的一支洞中,有一口掘凿而成的水井,水质甘冽,终年不涸,且冬暖夏凉。
全国与通济街道同名的有:

全国与通济街道面积相同的有:

免责声明:本页地区资料内容为网络收集整理,仅提供阅读参考,本站不对该地区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即时性承担任何责任!如果您认为该地区的省份、城市、乡镇、村庄的内容介绍需要更改或完善,请联系网站客服修改,谢谢!

通济街道区划
370282003001 111 府前街居委会
370282003002 111 府北街居委会
370282003003 111 新兴一居委会
370282003004 111 新兴二居委会
370282003005 111 新安居委会
370282003006 111 城西一居委会
370282003007 111 和平一居委会
370282003008 111 和平二居委会
370282003009 111 和平三居委会
370282003010 111 和平四居委会
370282003011 111 永兴区
370282003012 111 鹤山路居委会
370282003013 111 商场街居委会
370282003015 111 北山居委会
370282003016 111 园丁村社区
370282003017 111 德馨园社区
370282003018 111 即发阳光城居委会
370282003019 111 江南花园居委会
370282003020 111 御树临风居委会
370282003021 111 永和花园居委会
370282003022 111 润发家园居委会
370282003023 111 海都嘉苑居委会
370282003024 111 马山新城居委会
370282003025 111 硕辉苑居委会
370282003026 112 坤和居委会
370282003027 111 安居一区
370282003028 111 安居二区
370282003029 111 曼谷阳光社区
370282003200 111 八里三村
370282003201 111 西北关村
370282003202 111 窑头村
370282003203 111 孙家庄头村
370282003204 111 坊子街村
370282003205 111 大同村
370282003206 111 阁里村
370282003207 111 杨家村
370282003208 111 刁家疃村
370282003209 111 蔡家村
370282003210 111 后疃村
370282003211 111 王家院村
370282003212 111 辛家庄村
370282003213 111 长阡村
370282003214 111 南龙湾村
370282003215 111 北龙湾村
370282003216 111 小李村
370282003217 112 李家营村
370282003218 111 高家庄村
370282003219 112 枣杭村
370282003220 111 八里一村
370282003221 111 八里二村
370282003222 111 纪家庄头村
370282003223 111 魏家村
370282003224 111 南山东村
370282003225 112 华桥村
370282003226 112 西元庄村
370282003227 112 东元庄村
370282003228 112 前枣杭村
370282003229 112 吴家沟岔村
370282003230 112 常黄沟岔村
370282003231 112 庞家沟岔村
370282003232 112 孙家沟岔村
370282003233 112 仇家沟岔村
370282003234 112 云桥村
370282003235 112 圈子村
370282003236 112 潘家庄村
370282003237 112 张家西城南村
370282003238 112 张家西城北村
370282003239 112 张家西城东村
370282003240 112 孙家庄村
370282003241 112 黄丹岘村
370282003242 112 店子村
370282003243 112 宫家庄村
370282003244 112 西流峰村
370282003245 112 小庄村
370282003246 112 下泊村
370282003247 112 陈家河村
370282003248 112 蓝家庄村
370282003249 112 东山东村
370282003250 112 北山东村
370282003251 112 于家庄村
370282003252 112 阎家岭村
370282003253 112 柘车河村
370282003254 112 夏堤河村
370282003255 112 潘家官庄村
370282003256 112 姜戈庄村
370282003257 112 楼子疃村
370282003258 112 邢家岭村
370282003259 112 赵家岭村
370282003260 112 朱家泊子村
370282003261 112 郭庄一村
370282003262 112 郭庄二村
370282003263 112 郭庄三村
370282003264 112 郭庄四村
370282003265 112 郭庄五村
370282003266 112 黄家埠南村
370282003267 112 姜家埠南村
370282003268 112 朱家埠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