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崂山区沙子口街道东麦窑社区
更新时间:2019-9-16
行政代码:370212002 | 身份证前6位:370212 |
长途区号:0532 | 邮政编码:266000 |
隶属政区:沙子口街道 | 行政级别:社区 |
车牌号码:鲁B | |
东麦窑社区相关查询: 快递查询
|
导读:通过以下内容您可以了解到该地区的详细资料,地名查询提供了所属地区的人口数量、区域面积、邮编区号、物流快递公司等内容,如果您对该地区的资料介绍有疑问或认为该内容需要更新,请联系我们网站客服,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为你完善该地区信息。
东麦窑社区
村庄由来 清乾隆年间,李氏先民李东玺从现在沙子口街道的南崂社区迁到这里。当时这里荒无人烟,仅残存着前人所遗留的几座烧炭用的黑窑,遂称“墨窑”,后取其谐音为“麦窑”。六十余年后,小河东社区的王姓先民又在社区北的半山坡上平土造房、垦荒种地,这里被称为“独角坡”。
东麦窑村貌
政区人口 位于崂山南麓的山脚下,东邻流清河社区,西靠西麦窑社区,距沙子口街道办事处驻地约7公里。该社区南望大海,北依翠峰,白墙红瓦掩映于绿树果丛中,静谧幽深,逸趣无穷,是一处居住和疗养的胜地。2004年,东麦窑社区有135户,400人,以李姓为主,其余为王、唐、代等姓氏。
经济状况 社区居民除了耕耘樵牧之外,主要从事拉网和海上钓鱼。每年清明前后人们便开始拉网捕鱼,他们把渔网的一端留在岸上,再用渔船载网,随着船的行驶把网撒成了椭园形,把另一端送上岸,于是岸上的男女老少数十人分成两排,各持一端“呼哟”着往上拖拉,往往一网能拖上千斤。这样往复循环,一天能更迭十几次,捕获的主要是一种长约二寸许的银白小鱼,俗名“面条鱼”或“地瓜丝子鱼”,此鱼肉嫩汤鲜,极具营养价值。当地流传着许多反映生活情趣的歌谣,例如:“新媳妇,携小孩,拉小鱼,到海崖,潮雾湿透红缎鞋。”说的就是拉网的情景。该社区有一种祖孙相传的钓鱼技能,他们谓之“钓钩”。从事“钓钩”的以男性为主,他们会随着风向、潮汛、日光和月色的不同变化而驶船到不同的区域,下深浅不同的钓线,所钓到的大多是较珍贵的经济鱼类。
近年来,沙子口街道对该社区极为重视和关怀,并在崂山玻璃厂的扶持下,动员鼓励群众搞扇贝养殖,变原先的单纯捕捞为捕捞和养殖并举。1995年共放养200余海亩的扇贝,当年就收益200多万元。社区还抓住地处崂山区风景区的优势,积极发展旅游服务业,壮大集体经济,鼓励社区居民们开饭店,搞客运。另外,还利用地处旅游热线的优势进-地产开发和旧社区改造,独角坡的居民全部搬到了山下公寓式的楼房中。社区中重铺了电缆,硬化了进社区路,修了进社区桥,成立了幼儿园、计生室等,免费供应自来水,居民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2004年,社区实现经济总收入3400万元,人均6150元。
联系电话 86-0532-88821928
免责声明:本页地区资料内容为网络收集整理,仅提供阅读参考,本站不对该地区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即时性承担任何责任!如果您认为该地区的省份、城市、乡镇、村庄的内容介绍需要更改或完善,请联系网站客服修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