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9-16
简介 | |
筠竹坑村 | 筠竹坑村,861人,辖筠竹坑、新村两个自然村,村内有水尾桥、五峰庙。主要以花菜和烟叶为经济作物。农家的自制地瓜干在全县是名列前茅。……[详细] |
楼下村 | 杨源乡楼下村辖天井洋、楼下、墘头、龙滩四个自然村,现有人口1390人。种植烟叶、高山蔬菜、高山小茶、锥栗、油茶等经济作物。 ……[详细] |
大庙村 | 大庙村 原无村落,1959年杨源公社在此建农场,从各村抽调60余名劳动力从事开荒造田。后有部分人在此落户建房,形成村落。1975年设立公社良种场,主要从……[详细] |
西岩村 | 西岩村 分里西岩、外西岩2个自然村,行政村驻地外西岩村。外西岩村系张姓开基,全村均姓张,讲周宁县方言。地处杨源乡东南端,为最僻远村庄。民国末期有住宅30……[详细] |
洞宫村 | 洞宫村 洞宫行政村驻地西门村。1985年因兴建九层际电站需要,原洞宫行政村驻地洞宫村陆续迁移至西门村、乡林场等地安置。1986年其村部也迁移至西门村。因……[详细] |
坂头村 | 坂头村 唐时,坂头村曾分为东面坂头、西面下池和南面下林(今竹头)三处。东面坂头为魏叶两姓建村,祝姓和陈姓分别在下池和下林居住。清时,陈姓家族兴旺,另三姓……[详细] |
王大厝村 | 王大厝村 宋时黄姓建村,取名黄大厝,后改成王大厝。民国末期有住宅44栋,住82户320人。1988年全村有住宅74栋,住115户560人,其中有4栋为砖……[详细] |
翠溪村 | 翠溪村 明时郑姓建村于溪边竹林下,取名翠竹溪;清光绪二十三年,改以翠溪河名为村名。民国末期有住宅40余栋,住54户285人。1988年有住宅75栋,住1……[详细] |
上庄村 | 上庄村 元时高姓建村,先后建有富村、坪洋、上洋三村,原称际头,后并为一村,取名上村,后又改称上庄村。海拔1188米,为全县海拔最高村庄之一。民国末期有住……[详细] |
岭头村 | 岭头村 因村庄地势高,来往皆需爬岭,故名岭头,吴姓开基至今已有1000余年历史。清中叶后,岭头四平戏班曾轰动于四周村庄,戏曲活动活跃。民国末期有住宅58……[详细] |
茶林村 | 茶林村 茶林行政村驻地富竹源,原名苦竹源,因四周苦竹繁茂而得名,为李姓开基。后认为“苦竹”为名不吉利,故改名富竹源。民国末期有住宅25余栋,住38户17……[详细] |
富坂村 | 富坂村 清朝陈姓建村,原名后坂,地处田洋旁。因“后”与“富”方言谐音,改称富坂。现为富坂行政村驻地。民国末期有住宅13栋,住27户124人。村中有5株古……[详细] |
大溪村 | 大溪村 原为荒山野林。约在700多年前黄姓祖先开荒造田建房居住。因有大溪沿村流过而得村名,村庄座落在洋田中,视野广阔,景色秀丽。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有住宅……[详细] |
桃洋村 | 桃洋村 明朝张、黄两姓开基,村建于地形如桃、后山似蟹的田洋上,原名蟹里,后改为桃洋。民国末期有住宅25栋,住40户275人。1988年全村住宅62栋,住……[详细] |
杨源村 | 杨源村位于政和县东南部,为乡政府所在地,省下派书记所在村,平均海拔860米,年均气温14.7℃,距县城33公里,国道202线、县道833线穿村而过,宁德……[详细] |
导读:通过以下内容您可以了解到该地区的详细资料,地名查询提供了所属地区的人口数量、区域面积、邮编区号、物流快递公司等内容,如果您对该地区的资料介绍有疑问或认为该内容需要更新,请联系我们网站客服,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为你完善该地区信息。
政和县辖乡。1954年设杨源乡,1961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东南部,当溪上游,距县城29公里。面积242平方公里,人口1.8万。安嵩公路经此。辖杨源、大溪、岭头、茶林、富坂、桃洋、王大厝、翠溪、上庄、坂头、西岩、洞宫、楼下13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砖瓦、木材加工、制茶、陶瓷、电控器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和反季节蔬菜,兼产茶叶、油茶、苹果。洞宫山风景区在境内。1936年,0闽赣省委于大窠树成立。.免责声明:本页地区资料内容为网络收集整理,仅提供阅读参考,本站不对该地区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即时性承担任何责任!如果您认为该地区的省份、城市、乡镇、村庄的内容介绍需要更改或完善,请联系网站客服修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