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通州区张芝山镇
更新时间:2019-9-16
行政代码:320612119 | 身份证前6位:320612 |
长途区号:0513 | 邮政编码:226000 |
隶属政区:通州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号码:苏F | 辖区面积:30km2 |
人口数量:约3.7万人 | 人口密度:1233人/km2 |
张芝山镇相关查询: 快递查询
|
| 简介 |
塘坊村 | 张芝山镇塘坊村于2008年3月与薛沙村合并,位于通启运河和金通运河的交汇处,南临苏通大桥工业区,西靠南通市开发区,东有叠石桥绣品市场的辐射优势,区域优势……[详细] |
通启桥村 | 通启桥村概况
通启桥村处于镇政府行政中心所在地,北依通启大运河,南与中心集镇相接,东贯通启公路,西邻南通市开发区,苏通大桥北接线穿村而过,形成了独……[详细] |
天星村 | 天星村地处张芝山镇南区,由原天星村和原民安村合并而成。现全村总面积9140亩,耕地面积5443亩,天星村共有57个村民小组,2895户群众,总人口686……[详细] |
张芝山社区 | 张芝山镇居委会位于张芝山镇中心,北与通启桥村相接,西与银洋河村紧邻,南与决心村接壤,东与川姜镇隔河相望,社区占地面积4.5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625亩……[详细] |
决心村 | 通州市张芝山镇决心村位于我镇东首,紧靠镇区,位于老325线以南,东与川姜镇交界,南以张芝山镇横河为界,东西总长3.5公里,南北总长1公里,辐员面积506……[详细] |
培德村 | 培德村
培德村位于本镇东边,北与川姜镇荣兴村相邻,东与海门相邻。培德村主要种植作物夏熟种植蚕豆、油菜、秋熟种植杂粮、花生。全年蔬菜不断,是培德村农……[详细] |
八字桥村 | 八字桥村地处通州市张芝山镇最南端(2008年村级区划调整过程中由原安东村与八字桥村合并而成),东与海门市相邻,南与苏通科技产业园(属南通开发区)交界,西……[详细] |
导读:通过以下内容您可以了解到该地区的详细资料,地名查询提供了所属地区的人口数量、区域面积、邮编区号、物流快递公司等内容,如果您对该地区的资料介绍有疑问或认为该内容需要更新,请联系我们网站客服,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为你完善该地区信息。
张芝山镇位于苏通大桥北桥头堡,是上海通向苏北的“第一门户”。宁启高速、苏325线、苏336线、通启河穿境而过,水陆交通便捷。2008年2月14 日,经市政府批准,将已并入川港的原南兴8个村与张芝山镇合并,设立新张芝山镇。张芝山镇及时将该区域纳入大桥工业区开发建设总体规划,基本完成规划的编制工作,在人员配备上,对内保留张芝山镇建制,对外有机整合镇原有工作班子和大桥工业区的工作班子,成立了“一办五局”。启用了行政和服务的运作机制。实施了行政村区划大调整,把包括年初并入的原南兴区域在内的19个村整合为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优化了配置,整合了资源,集约了发展。区划调整后,张芝山镇总面积为49.80平方公里,实有耕地2731公顷,人口为6.54万人。201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53019万元,财政收入1823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985元。
近年来,按照“融入长三角,建设现代化新城”要求,高起点、大手笔地进行城乡一体化建设,委托知名院校对工业区和镇区进行整体规划;以“积极稳妥、规划有序”为准则,采用多元投入方式,推进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全力做好筑巢引凤工作,一大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产业链长、辐射带动效应强和能耗、污染低项目相继落户。同时,不断完善镇区基础设施建设,城镇道路及供水、排污、照明等设施不断配套,环境保护、绿化造林不断加强,城镇品位与日俱升。跨入苏通大桥经济时代的张芝山镇,将紧紧抓住大桥通车发展机遇,努力建成上海的产业配套协作基地、产业转移承载基地和产业技术扩散基地,建设成为长三角经济圈北翼一流的宜居宜商集镇。先后获“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平安江苏建设先进集体”、江苏省“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南通市卫生镇”、“南通市社会治安安全镇”。
张芝山镇以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以招商引资工作为重点,积极扶持、培育和发展品牌经济,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张芝山镇着重抓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亿元启动大桥工业区核心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投入3000多万元的四纵两横道路框架已完成主体施工,给排水等管网配套已全部到位;省道336张芝山段和园区内的路灯已经架设完毕;园区道路的绿化已完成设计正在实施;投资5000万元的11万伏变电站已正式开工建设。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166.2亿元,销售收入165.4亿元,利税13.4亿元。
张芝山镇注重发展特色产业,着力提高农业经济综合效益。根据行政村的不同特点,重点抓好专业村建设。一是培育通启桥村、塘坊村、芝山居等3个村为药材种植专业村。二是在天星村26组建立占地6公顷的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种植反季节蔬菜,亩收入超万元。在示范园区的辐射下,天星村反季节蔬菜面积扩至66.6公顷,全镇反季节蔬菜种植面积达449.67公顷。三是以银洋河村私营业主徐平奶牛养殖场为基点,发展奶牛养殖大户,并吸引外地资本投入奶牛养殖。目前,该奶牛养殖场进场奶牛280头,日产鲜奶近3吨左右。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24.3亿元。
张芝山镇不断深化市场改革,优化第三产业发展环境,形成以集镇为依托,市场为载体,投资多元化为重要形式的新格局。全镇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95402万元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统筹规划下,实现了教育资源整合,张芝山镇初级中学由通海中学托管,在籍学生并入通海中学,教师合理分流。万安、黄福朝、薛沙等3所农村小学撤并,学生和教师并入张芝山中心小学,在原镇中的校舍上成立中心小学北校区,更好地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原镇区形成了“一成、一中、一小、一幼”的总体教育布局。
2010年,张芝山镇通过采取在外举办专题招商会和派出招商小分队等举措,开展招商活动,全年获取招商项目信息80多个,落地项目50个。其中,投资在1亿元以上项目12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14个。总投资10亿元的东方泵业、总投资5亿元的耀荣玻璃、总投资3亿元的斯蒂尔金属、总投资2亿元的泰德光伏玻璃进入建设期。华尔泰机电、虹波工程机械、瑞丽精密机械等12个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新建项目即将投产。丰盈特钢、华尔木业等6个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已经投产。同时,大力发展飞地经济,成功引荐总投资20亿元的中国供销产业园项目落户通州经济开发区,这是落户我区的首家央企。
2010年完成100万平方米的拆迁目标。经过持续拆迁,已腾出土地13平方公里,为锡通科技产业园的建设提供了优质平台。安置房建设环环相扣,目前,四期一批29.43万平方米的安置房已竣工分房,25万平方米的四期二批安置房建设正在进行,五期80万平方米小高层安置房设计正全力推进,力争早日开工建设。该镇严把工程质量关,确保把安置房建成拆迁户满意工程、样板工程。该镇通过拆迁平台把世世代代居住在农村的农民集中居住在镇区,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农民集聚区建设。
2010年,该镇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幼教事业,推进全镇幼儿园整体布局调整,提升幼教质量。镇中心幼儿园、南兴幼儿园、高桥幼儿园顺利通过省级优质幼儿园验收。全面达到教育区域现代化。总投资250万元的社区文化教育中心大楼投入使用,内有多功能活动室、多媒体教室、棋牌室、乒乓球室、健身房,室内面积为2000平方米,为张芝山居民提供了集学习、娱乐和健身于一体的公共活动场所,极大地丰富了当地群众的精神生活。
2010年11月18日,张芝山交通史上翻开崭新一页,镇区开通公交线路。人们可以通过乘坐48路、616路公交车分别到达南通城区南大街、南通汽车站,居民出行更加便捷。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全镇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为3.01万人,达到总劳动力数的84%,超过省定的60%的指标。位于该镇塘坊村投资80多万元新建的敬老院启动使用,使居住在该院内的26名老人彻底改善了居住环境,告别了低矮的平房,住进宽敞明亮的楼房,2人一居室,配有卫生间、电视机。
加强镇区改造工作,筹资近300万元,把镇区电信、广电、邮电、铁通等线路全部进行了地埋。投资150万元,延伸路灯安装路段,辖区内325省道全线、张江公路向南至336省道路口、健康西路等都安装路灯,总长12公里,计323盏路灯。投资近150万元,将镇区道路重新铺设一新;吸引社会资金,对开源路沿街摊位进行整体包装。
张芝山镇10个村(居)每年共计投入近500万元,对村主干道、主河道垃圾进行多次清理。各村在居民集中居住区内建垃圾箱、安放垃圾桶等,配备了专职保洁员,做到农村生活垃圾定点投放,日产日清。
全国与张芝山镇面积相同的有:
免责声明:本页地区资料内容为网络收集整理,仅提供阅读参考,本站不对该地区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即时性承担任何责任!如果您认为该地区的省份、城市、乡镇、村庄的内容介绍需要更改或完善,请联系网站客服修改,谢谢!
张芝山镇区划
320612119001 122 张芝山社区
320612119200 122 塘坊村
320612119204 220 决心村
320612119206 122 天星村
320612119208 122 银洋河村
320612119209 121 通启桥村
320612119211 220 通海村
320612119215 220 八字桥村
320612119216 220 南兴村
320612119217 220 培德村
320612119218 220 张芝山镇港区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