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9-16
导读:通过以下内容您可以了解到该地区的详细资料,地名查询提供了所属地区的人口数量、区域面积、邮编区号、物流快递公司等内容,如果您对该地区的资料介绍有疑问或认为该内容需要更新,请联系我们网站客服,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为你完善该地区信息。
寺台,俗称“四台”,坐落在二官道(即今雁阳路,古为蒙汉物资交流之要道)南300米处,位于莲花山脉,紫金山脚下。古有“棲云寺”闻名蒙晋,村庄因此得名。 寺台村现有55户,170多口农业人口。村民在外打工50多人,五保户6户,低保户5户,残疾户2户。总土地面积1800多亩,其中粮田面积1000多亩,退耕还林500多亩,宜林荒山地300多亩。我村地处莲花山脚下,属半坡区。现有机井2眼,有一眼未配套,自来水机井一眼,农户自有微型机井15眼,防渗渠1500米。 解放前,因土地贫瘠,生态条件恶化,人们饱受封建制度的压迫,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全村大部分人靠打长工,打短工,走口外维持生计,故旧有“穷三泉,饿寺台”的说法。 解放后,群众翻身当家做了主人,但由于大集体的桎梏,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群众生活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善,每到春黄不接,生产生活就靠政府救济,一年到头人均收入没有突破100多元。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了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彻底解放了生产力,群众发展农业生产,增加经济收入的兴头一年比一年高了。苦尽甘来,户户盖了新房,家家有了存款,群众物质生活逐年提高,至2000年底全村人均收入突破2000元大关。 近几年,特别是2009年以来,新一届寺台村党支部委员会,在乡党委乡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正政策,大胆改革,锐意进取。 一,在“农”字上做文章,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科学种田,合理使用化肥,调剂粮食新品种,推广使用地膜覆盖新技术,机械化深耕;开渠引洪灌溉,增加水利设施,增强抗旱能力,做到旱年不减产,一般年景保增产。 二,在“工”字上做文章。至2009年以来,村两委会带领全村人民实行生产互助。安排组织40多名青壮年外出打工挣钱,每年劳务输出为全村赚回50多万元现款。 三,在“牧”字上做文章,全村大力发展畜牧业,养鸡,养羊,养猪,养牛驴。由于党在农村的各项惠农政策,1978年,本村通了电,2003年开始退耕还林,2006年通了水泥路,2007年村通了自来水,至2010年底,各项事业方兴未艾,人均纯收入突破四千元。全村呈现出一派政通人和,繁荣,文明的新景象。免责声明:本页地区资料内容为网络收集整理,仅提供阅读参考,本站不对该地区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即时性承担任何责任!如果您认为该地区的省份、城市、乡镇、村庄的内容介绍需要更改或完善,请联系网站客服修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