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五年(前202)始置便县。南北朝宋永初三年(420)并入郴县。陈永定三年(559)复置便县。隋开皇九年(589)再度并入郴县。唐天宝三年(742)更名高亭县。北宋熙宁六年(1073)更名永兴县,取永远兴旺之意。元属郴州路。明、清属郴州直隶州。1914~1922年属衡阳道,1949年属郴县专区,1952年属湘南行政区,1954年属郴县专区,1994年属郴州市。
1996年,永兴县面积1979.4平方千米,人口约60.3万人。辖7个镇、18个乡:城关镇、湘阴渡镇、马田镇、塘门口镇、金龟镇、柏林镇、鲤鱼塘镇、城郊乡、碧塘乡、油市乡、高亭乡、洋塘乡、油麻乡、复和乡、悦来乡、三塘乡、黄泥乡、香梅乡、太和乡、樟树乡、洞口乡、千冲乡、大布江乡、龙形市乡、七甲乡。县政府驻城关镇。
1998年,撤销油市乡,设立油市镇。调整后,全县辖8个镇、17个乡。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永兴县总人口576848人,其中:城关镇36492人,马田镇55822人,湘阴渡镇27574人,塘门口镇19975人,金龟镇19235人,柏林镇34591人,鲤鱼塘镇24526人,油市镇26887人,城郊乡6091人,碧塘乡21142人,高亭乡27756人,洋塘乡19489人,复和乡20324人,油麻乡17053人,三塘乡19966人,悦来乡23262人,黄泥乡27852人,香梅乡18379人,樟树乡30726人,太和乡16662人,洞口乡10352人,千冲乡5382人,大布江乡13790人,龙形市乡14612人,七甲乡13452人,马田煤矿12507人,湘永煤矿12949人。
2004年,永兴县辖8个镇、17个乡:城关镇、马田镇、湘阴渡镇、塘门口镇、金龟镇、柏林镇、鲤鱼塘镇、油市镇、城郊乡、碧塘乡、高亭乡、洋塘乡、复和乡、油麻乡、三塘乡、悦来乡、黄泥乡、香梅乡、樟树乡、太和乡、洞口乡、千冲乡、大布江乡、龙形市乡、七甲乡。县政府驻城关镇。
2012年,省民政厅(湘民行发[2012]12号)批复同意对永兴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如下:一、将城关镇、城郊乡、碧塘乡成建制合并,设立便江镇。以原城关镇、城郊乡、碧塘乡的行政区域为新设便江镇的行政区域,便江镇辖26个建制村、9个居委会,总面积186.9平方公里,总人口9.67万人,镇人民政府驻永兴大道(原城关镇人民政府驻地)。二、将鲤鱼塘镇、千冲乡成建制合并,设立鲤鱼塘镇。以原鲤鱼塘镇、千冲乡的行政区域为新设鲤鱼塘镇的行政区域,鲤鱼塘镇辖27个建制村、1个居委会,总面积209.5平方公里,总人口3.22万人,镇人民政府驻鲤鱼塘(原鲤鱼塘镇人民政府驻地)。三、将柏林镇、洞口乡成建制合并,设立柏林镇。以原柏林镇、洞口乡的行政区域为新设柏林镇的行政区域,柏林镇辖32个建制村、2个居委会,总面积195.9平方公里,总人口5.06万人,镇人民政府驻柏林圩(原柏林镇人民政府驻地)。
2012年,悦来乡、复和乡、高亭乡、黄泥乡、樟树乡、太和乡撤乡设镇。至此,全县辖14个镇、7个乡:便江镇、马田镇、湘阴渡镇、塘门口镇、金龟镇、柏林镇、鲤鱼塘镇、油市镇、悦来镇、复和镇、高亭镇、黄泥镇、樟树镇、太和镇、洋塘乡、油麻乡、三塘乡、香梅乡、大布江乡、龙形市乡、七甲乡。县政府驻便江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