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录片《共同的追求》一个分集里,讲述了在11年前感动中国“春运母亲”的家乡群众们,用特殊的方式展现了他们脱贫之路的传奇历程。并通过一列从云南普雄开往攀枝花南的5633/5634次公益性“慢火车”全程展示了他们传奇色彩的日常生活情景。视频显示,绿皮慢火车逢站必停,沿途车站有上学的孩子们,赶大集售卖和购物出行的人们,上班打工族,以及被安置在特殊车厢内的家禽家畜及各类农产品荟萃,大家都谈笑着有序乘车,开启了他们的同程异地之旅。
这列已经开行了30多年的慢火车,一直都以低廉的票价惠利山区群众。它是民众出行的公交车,山区进城的直通车,孩子们上学的校车,守候打工族回家的返程车。公益“慢火车”数十年如一日的守候,已经成为山区群众离不开的出行工具。它不仅承载着山区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见证了大凉山脱贫之路的坎坷往事,见证了沿途村镇旧貌换新颜的时代变迁。
像这样的公益“慢火车”,铁路部门还保留着80多列。它们大都分散在全国各地的莽莽群山中,为山区连接了通往外部世界的便捷之路,还成为山区农产品进城和城市家电下乡的快捷通道。在公益“慢火车”的带动下,乡村经济活力被极大迸发,促进电商及物流业的发展,助力实现沿线就业环境改善和村镇的脱贫致富。
在高铁时代的今天,人们都以为那些被贴上时代标签的“绿皮车”早已经被“淘汰”了。没想到它们依旧在大山里发挥着余热,尽管发展的速度跟不上复兴号高铁那样飞驰电掣,但在大山深处恰到好处,相得益彰,慢的深得民心,让公益小慢车助力乡村致富崭新蓝图。
公益慢火车,悠悠幸福情,依托于乡村振兴战略,慢火车开行将为贫困山区发展注入创新动力。而坚守在全国莽莽群山中的公益“慢火车”也将迎来其辉煌使命,继续承载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形成80多条脉动与全国板块的同频共振,跑出中国温度,跑出更多人情味儿。 (张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