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中国制造”的肯尼亚“蒙巴萨—内罗毕标轨铁路”将正式通车。
蒙内铁路全长大约480公里,沿线共开通了33个站点。其中,位于肯尼亚首都的内罗毕站是中心枢纽站,也是各站点中规模最大的一个火车站。
在这座采用“中国设计”、“中国系统”、“中国作业”的车站内,到处都彰显着“中国印迹”。
初见内罗毕站,你会发现这个大型建筑的外观犹如中国的“品”字型。了解后才知道,内罗毕站的外观设计有特殊含义。底部两个口字,代表两个火车头,上面一个口字则代表一座桥梁。寓意是,火车架起了中肯两国友好合作的桥梁。
这里就是一层大厅,如果说要寻找这里的中国元素,最显眼的恐怕是大厅里这抹亮丽的中国红。
大厅的四个圆柱以及标识都采用红色作为主色调,显得明快大气,更彰显了车站欢迎八方来客的热情。
进站口和售票大厅位于一层,二层则是候车大厅和检票口。这里最多能容纳3000—4000人。内罗毕站的检票口完全仿造中国高铁站的设计,检票仪也是中国制造。为了迎接5月31日的通车仪式,站点正在进行最后的全面测试。
央视记者张诚:还有20分钟就要发车了,现在是检票时间,我手上拿的是一张蒙内铁路的车票,上面不仅有车次、价格等信息,还有一个二维码,乘客只需要将二维码在检票闸机上扫一扫,便能迅速通过检票口。
央视记者张诚:这里是通往站台的跨线天桥。通常肯尼亚火车站的站台天桥只有一条通道,很容易产生人流相向而行出现的拥堵的情况,而内罗毕火车站的天桥设计借鉴了中国经验,进出口各有一个通道,从而避免了因人流交叉产生的拥堵。
内罗毕站是一个客货运车站,因此十多个轨道里,1-2道为客运轨道,3-10道用于货运列车的到发作业。轨道的线间距和轨距采用的也都是中国标准。
央视记者张诚:这里就是一号站台,不知道大家对这样的场景是否觉得似曾相识,非常熟悉呢?因为我头顶的雨棚、电子屏、时钟这些都是中国设计,中国制造。
除此之外,接发列车的作业方式也来自中国。
西南交通大学的数十名老师,专门来到肯尼亚,就售票、检票、接发列车等服务环节对肯方学员进行专业培训。
内罗毕站运转主任朱清岩:我们内罗毕终点站行车标准、客运标准都是以中国铁路标准为基础,对肯方学员进行认真培训。
在蒙内铁路沿线共开通33个站点,因此,需要一套科学有效的指挥系统来保证日常客运、货运列车的行车安全,从而提高运输效率。
戴好鞋套,记者进入了蒙内铁路的指挥中心,这里也可以说是整条铁路的大脑,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这套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
大家对公路的红绿灯应该都很熟悉,红灯停,绿灯行,铁路也有类似于红绿灯这样的信号系统来指挥列车运行。
蒙内铁路使用的这套系统由中国企业设计研发。
内罗毕站调度指挥中心副主任王永昌:这套系统在中国来说应该是最先进的系统,CTC,调度集中控制,负责蒙内全线33个车站列车运行的指挥,每一个列车车次的运行轨迹、信号开放的状态都在这上面显示出来。
记者:左上角闪烁代表什么?
内罗毕站调度指挥中心副主任王永昌:正在闪烁的是蒙巴萨终点站。
记者:说明车站正在施工过程中?
内罗毕站调度指挥中心副主任王永昌:对,你看上面打有施工标志。设置好了后,就不允许接发列车了,类似于线路封闭状态。
蒙内铁路即将正式通车试运营。届时,相信这座凝聚着中国智慧的车站将给肯尼亚乘客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