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9-16
简介 | |
门戈庄村 | 门戈庄村 村庄由来 明朝初期,昌奎、昌礼由云南先迁现大泽山北昌村栖居,后迁此村,因处汉康王城西南大门,故名门戈庄。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东……[详细] |
东仁兆村 | 东仁兆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元年(1403年)建村,因居钱儿沟东,故名沟东屯,后改成东仁兆,1952年度按顺序数改为仁兆一村,1986年恢复东仁兆……[详细] |
前头村 | 前头村 村庄由来 元至正年间(1341—1368年),冷敬由云南迁此立村,因村后有所大寺院,群众称院为庙,村在其前头故得名庙前头,历经沧桑,庙已……[详细] |
冷戈庄村 | 冷戈庄村 村庄由来 元末明初滇籍冷姓先至湖北省黄坡县野雀口栖居,后迁此定居立村,据传胶东地区冷姓多数是从此迁出,以姓取名冷哥庄,后将“哥”书写成……[详细] |
岚后村 | 岚后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十年(1377年),孙从义由云南省枣阳县迁此立村,村中有一条沟,取名中沟,后又以颇有名气的“冷家岚”,故名岚后。 ……[详细] |
逄戈庄村 | 逄戈庄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逄守业由云南迁此建村,以姓取名逄戈庄。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北部,朱诸路东。东邻高赵戈庄村,……[详细] |
沟东村 | 沟东村 村庄由来 建村于明、王豹由云南迁此,因村西有一条浅儿沟,故以其位置取名。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北部,朱诸路西。东邻沙北头村,西靠十……[详细] |
沙北头村 | 沙北头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滇籍移民于姓至此建家园,因此村址在沙岭的北端而得名,现沙岭已平,村名仍旧。 政区人口……[详细] |
高赵戈庄村 | 高赵戈庄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十年(1412年),赵启由云南徙居此地以姓得名赵戈庄,地名普查明因重名,以高姓居多为由县政府批准于1982年更名为高赵……[详细] |
前高戈庄村 | 前高戈庄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时,史山称由云南棉竹县花你埠徙居此地拓荒建家园,因村址坐落在高埠前坡,以地势和位置,取名前高戈庄。 政区人口 ……[详细] |
东葛家庄村 | 东葛家庄村 村庄由来 明朝末年(1644年),葛天敏由十甲村迁出在此建村,取名葛家庄,地名普查时因重名,经县政府批准于1982年更名为东葛家庄。……[详细] |
史家庙头村 | 史家庙头村 村庄由来 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窦伯祥从云南临安府迁此定居,以烧窑卫生,故取名窑头,后史贞迁入定居,因史姓户繁人众,又……[详细] |
大城西村 | 大城西村 村庄由来 明万历年间(1620年),于大兴由云南徙居此地,因这里有座古城——康王城,该村居西而得其名。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东北部……[详细] |
小城西村 | 小城西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年间(1403—1427年),徐盒龙由云南省徙居此地,村址座落在汉代康王城的西侧,故得名城西,后为与大城西对称,始改今……[详细] |
吕戈庄村 | 吕戈庄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二年(1404年),吕永昌、吕进文、吕奉有相继迁徙此地定居,以姓取名吕戈庄。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东北部,同三路……[详细] |
大桑园村 | 大桑园村 村庄由来 明宣德八年(1433年),滇籍孙钦迁徙此地建新居,因村旁有片桑树,故取名大桑园,桑园早已无存,村名沿旧。 政区人口 位……[详细] |
二贞台村 | 二贞台村 村庄由来 明朝末年(1644年),上谦由莱阳县色兰村迁此安家立村,因此处有座二贞台庙,至此拜求祈祷的人甚多,颇有名气,故村以庙得名。 ……[详细] |
东王戈庄村 | 东王戈庄村 村庄由来 相传建村于东汉永建年间(公元126—132年),上姓居住,故以姓取名王戈庄,后为于西王戈庄对称,改名东王戈庄。 政区……[详细] |
西王戈庄村 | 西王戈庄村 村庄由来 明洪武初年滇籍王姓迁此立村,取名王戈庄。明洪武三年(1370年)刘言高由山西省太原府洪洞县移居此村,仍沿用其村名,后为与东……[详细] |
小桑园村 | 小桑园村 村庄由来 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孙有水由大桑园迁此新建村落,因傍迁出村,故取小桑园为村名。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东部,朱诸……[详细] |
套里村 | 套里村 村庄由来 明天顺六年(1462年),杨充兄由洪沟村搬迁此地,因这立三面河流环绕村立其中,故得名套里。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东北部,……[详细] |
河北辛庄村 | 河北辛庄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二年(1404年)始祖李岳、李汉由古岘镇西菜园至此立村,因属新立,故名新庄,后书写为辛庄。地名普查时因重名,经县政府……[详细] |
中仁兆村 | 中仁兆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二年(1404年),滇籍移民任、刁两姓建村,取村名任刁村于清朝中期改称仁兆,现分中、西、北三个行政村。由于该村居中,故……[详细] |
北仁兆村 | 北仁兆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二年(1404年),滇籍移民任、刁两姓建村,取村名任刁村于清朝中期改称仁兆,现分中、西、北三个行政村。由于该村居北,故……[详细] |
西仁兆村 | 西仁兆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二年(1404年),滇籍移民任、刁两姓建村,取村名任刁村于清朝中期改称仁兆,现分中、西、北三个行政村。由于该村居西,故……[详细] |
南仁兆村 | 南仁兆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二年(1404年),姜、黄两姓至此建园,以姓取名姜黄疃。后因村庄扩大与仁兆村相近,人们惯称仁兆,姜黄疃易名仁兆五村,1……[详细] |
高岚村 | 高岚村 村庄由来 清道光初年建村,原名焦家庄毁于洪水,后高、韩两姓迁入,见此处水蒸气似云如霞,有空中仙阁之景,故名高岚。 政区人口 位于镇……[详细] |
后南埠村 | 后南埠村 村庄由来 明朝初期,乔、杨两姓由青州府迁此建村,村前有一高埠,以埠得名,故以所处方位取名南埠。1982年为与同名村区别,冠加“后”字,……[详细] |
东淖泥沟村 | 东淖泥沟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四年(1406),滇籍移民宋大成、房有才、张仁、唐先良四户人家至此定居,宋房居东,称东头;张唐居西,因傍淖泥沟,故以……[详细] |
西淖泥沟村 | 西淖泥沟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滇籍移民张、唐两姓至此定居,取名东头,后以淖泥沟名为村称。又为同时村区别,冠加方位,该……[详细] |
十甲村 | 十甲村 村庄由来 明正德十五年(1369年),滇民刘、王两姓迁徙这里建村,取名东高村,后因通其村有十条道皆不能达村,群称为“十假”,后以同音字演……[详细] |
于莱庄村 | 于莱庄村 村庄由来 清康熙十二年(1655年)张朝忠由亭村(被水沉没)迁此另立新居,因属荣阳县辖,故取名莱阳庄,后改平度仍沿此称。1949年后两……[详细] |
姜家管村 | 姜家管村 村庄由来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建村,李姓居住,后姜姓由云南迁入,因姜姓人众,故名姜家管村。“管”字说法有三:一因有座“曲……[详细] |
斜庄村 | 斜庄村 村庄由来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李山由云南省先迁现古岘镇六曲村,后部分居民有迁入大沟里村,清同治四年洪水淹没大沟里,又搬现……[详细] |
王家埠村 | 王家埠村 村庄由来 清光绪六年(1860年),王德盛又大沟里村迁高埠上建村,故名王家埠。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南部,朱诸路东。东邻大沽河,……[详细] |
大刘戈庄村 | 大刘戈庄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二年(1404年),刘千由云南先迁掖县海苍村,明隆庆年间(1567—1572年)刘永茂迁此建家园,该村为排行老大所立……[详细] |
辛庄村 | 辛庄村 村庄由来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刘祥开由张戈庄镇张家村迁此定居,取名刘齐家屯,清咸丰二年(1852年)村遭龙卷风袭击,房屋全部被……[详细] |
同戈庄村 | 同戈庄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二年(1404年),滇籍魏缙与哥哥魏继、魏续、魏绒由云南华县五虎村一起北上择地安家,选择此地建村,哥哥们去他地为怀念兄……[详细] |
小刘戈庄村 | 小刘戈庄村 村庄由来 明洪武二年(1369年),刘姓由云南省葛古县花耳街槐树里头村迁刘河甲定居,永乐八年(1420年)又迁岚西村,清嘉庆二十五年……[详细] |
后高戈庄村 | 后高戈庄村 村庄由来 明洪武十二年(1414年),始祖史永由栖霞方山迁此与雍姓共建村落,因临前高戈庄,故取名后高戈庄。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详细] |
岚西村 | 岚西村 村庄由来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滇籍张胜至此立村,因村东有片葱老茂盛的松岚,蔚为奇观,故得名岚西,历经苍桑,松岚无存,此各……[详细] |
南淖泥沟村 | 南淖泥沟村 村庄由来 明洪武初年(1368),刘官由现麻兰西村迁出择其地另建村落,取名刘家箱子,后嫌此名不雅,以村居淖泥沟南,故改南淖泥沟。 ……[详细] |
冷家庄村 | 冷家庄村 村庄由来 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刘裳宝从现郭庄镇柳林迁此立村,因村旁有条碟路,故名碟路屯;清康熙二年(1663年),冷作合由冷戈……[详细] |
李家疃村 | 李家疃村 村庄由来 明天启三年(1623年),李高商由兽家丘迁此建村,以姓取名李家疃。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南部,朱诸路东。南连于家疃村,……[详细] |
于家疃村 | 于家疃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初年(1403年),于姓由云南迁移这里新建家园,故以姓取名于家疃。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南部,朱诸路南。西靠毛庄……[详细] |
毛庄村 | 毛庄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二年(1404年),始祖毛旺由即墨毛家沙窝迁此建村,以姓取名毛家庄,地名普查时重名,经县政府批准于1982年更名为毛庄。……[详细] |
五道口村 | 五道口村 村庄由来 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吴姓由即墨孙家沙窝迁此建村,因处河道口,取名吴家道口。后又因有五条道皆通此河口,人们习称五道口,……[详细] |
韩家疃村 | 韩家疃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二年(1404年),韩吉庆又河北省密云县石匣村迁此定居,以姓取名韩家疃。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南部,朱诸路东。西……[详细] |
小赵家村 | 小赵家村 村庄由来 清雍正八年(1730年),赵子龙由云南迁此定居,以耕为生,渐成村落,以取名赵家疃,地名普查时因重名,经县政府批准于1982年……[详细] |
路东村 | 路东村 村庄由来 清乾隆十五年(1751年),孙启立由高村迁此立村,因村址在碟路东侧,故以路东为村名。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南部,朱诸路东……[详细] |
迟家疃村 | 迟家疃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六年(1408年),迟虎由小云南迁此建村,以姓取名迟家疃。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南部,朱诸路东。西靠小赵家村,南……[详细] |
岚前村 | 岚前村 村庄由来 清顺治五年(1648年),刁总南、杨元至此立村,因村中有一水泉,名为澜泉,村以泉名得称,后冷中祖由冷戈庄迁入,原建人迁去即墨,……[详细] |
南沙窝村 | 南沙窝村 村庄由来 明洪武初年(1368年),始祖孙志光由云南迁此建村,取名朝阳庄,清朝初年一-路过此村,见村四周多沙送名沙窝,地名普查时因重名……[详细] |
粮戈庄村 | 粮戈庄村 村庄由来 相传西汉中期建村,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因村址在朱毛城康王储粮的地方,故取名存粮庄,后演化成粮戈庄。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详细] |
詹家屯村 | 詹家屯村 村庄由来 明洪武二十六年(1398年),詹天日由云南徙居此地,繁衍生息,渐成村落后,以姓取名詹家屯。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西南部……[详细] |
西二甲村 | 西二甲村 村庄由来 清道先年间(1821—1859年),杨、孙两姓由掖县朱由、朱王两村迁此立村,取名孙杨两家,后简称二家。因“家”、“甲”同音字……[详细] |
前石家庄村 | 前石家庄村 村庄由来 清乾隆五年(1740年),始祖石继咸由马家庄迁此立村,以姓取名石家庄。地名普查时因重名,经县政府批准于1982年更名为前石……[详细] |
西葛庄村 | 西葛庄村 村庄由来 清乾隆十二年(1746年),葛邦志迁此定居,渐成村落后,以姓取名葛家庄。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西南部,郭仁路南。东邻官……[详细] |
南胡家庄村 | 南胡家庄村 村庄由来 明朝末年,胡子进由现南村崖头村至此建家园,以姓取名胡家庄,地名普查时因重名,经县政府批准,于1982年更名为南胡家庄。 ……[详细] |
拐坊村 | 拐坊村 村庄由来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始祖王之宽、王之礼兄弟由王家疃迁此建村,因立村在老坊顶道东侧,坊顶道南北通行下道东拐进村,故名拐坊……[详细] |
前王家庄村 | 前王家庄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二年(1404年),王和兴由云南迁此定居,因村立在大沽河(俗称大沟)西,故取名大沟里,后又迁现址,取名王家庄,地名普……[详细] |
官路村 | 官路村 村庄由来 明万历八年(1580年),始祖孙有财由路东迁此另建新村,因村东有条南北大道,俗称“官路”村以路名为称。 政区人口 位于镇……[详细] |
五甲村 | 五甲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二年(1404年),王仕明由云南先至山东潍县栖居,后由潍县迁此建村,取名五甲,地名普查时因重名,经县政府批准于1982年……[详细] |
葛家店村 | 葛家店村 村庄由来 据葛氏族谱载,明洪武初年(1368年),葛永道由东葛家迁居此地始建村落,以取名葛家店。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东部, 郭……[详细] |
于家泊村 | 于家泊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四年(1406年),始祖于风由云南迁此建村,初名于家坡,后因地洼常年有积水,特改名于家泊。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详细] |
中刘家管村 | 中刘家管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由云南迁来此地建村,以姓取名刘家管村,后因几个村都称刘家管村,冠以方位区别,该村居中……[详细] |
东葛家管村 | 东葛家管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二年(1369年),葛景美、葛景全由云南迁此立村,取名葛家管村,后应有两个葛家管村,故冠以方位区别,该村居东故名。 ……[详细] |
东赵家管村 | 东赵家管村 村庄由来 相传建村于明,赵良臣、赵好德兄弟由莱阳县郭家迁此定居,因村北有座汉代修的曲堤官庙,取名管前村,后改称为东赵家管村。 政……[详细] |
李家曲堤村 | 李家曲堤村 村庄由来 宋朝末年(1279年),始祖李仁美携家眷由河北省密云县石霞镇先至莱阳县李家沽定居,后其长孙李玉迁此立村,因座落大沽河弯曲的……[详细] |
张家曲堤村 | 张家曲堤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年间(1403—1424),张姓由云南跋涉此地安家立村,因村东是大沽河堤坝,此坝又多弯曲,故取张家曲堤之名。 ……[详细] |
石家曲堤村 | 石家曲堤村 村庄由来 南宋宋孝宗时(1163—1173年),石忠真、石忠仁由河北省迁来立村,因村东是弯弯曲曲的堤坝,故以姓和曲堤组村名。 ……[详细] |
郑家管村 | 郑家管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三年(1405年),郑好文,郑好礼由云南枣阳县大槐树里头迁此定居,因附近村庄都以姓氏和管村组村名,故得郑家管村之称。 ……[详细] |
代王疃村 | 代王疃村 村庄由来 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王法良友云南迁徙居此地,建村落后,以姓命王家疃。清康熙九年(1669年),代姓由大朱毛至此相依……[详细] |
曲家店村 | 曲家店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滇籍移民先至平度城附近五亩兰居住,后代又至此建村,取名后代家村。后曲大敬迁入以开店为业,……[详细] |
高村 | 高村 村庄由来 明建文年间(1399—1402年),滇籍移民周春阳、王法良迁此建家园,因村址座落在高地上,故以地势取村名。 政区人口 位于……[详细] |
代家店村 | 代家店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三年(1405年),戴当义由河南汝宁府迁平度城北五亩兰栖居,后来此地建家园,因开店为业而得名代家店。 政区人口 ……[详细] |
张家沽村 | 张家沽村 村庄由来 明崇祯元年(1628年),张廷玺由河北省枣强县盘山村迁此定居,因祖籍系山地,为念迁出地取名张家崮,后以大沽河的“沽”字代替“……[详细] |
李家沽村 | 李家沽村 村庄由来 明成化元年(1465年),兵部司马李山由昌阳卜居西南乡北崮迁此建村,仍以祖籍村称谓,后剩风沙之害大部居民迁走只剩下十八户,改……[详细] |
孙家沽村 | 孙家沽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二年(1404年),滇籍移民孙九科择其地建家园,因靠小河近,故以姓氏和“沽”字组村名。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东部……[详细] |
刘家店村 | 刘家店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六年(1408年),始祖刘景由四川迁此建村,因靠大路以开店谋生,故取名刘家店。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东部,同三高……[详细] |
院道村 | 院道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五年(1408年),始祖葛远从云南省迁此建家园,因处城南院、太平院、天院勾通之道,凡致三院拜望者必经此道,故村得院道之称……[详细] |
沽西村 | 沽西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三年(1405年),始祖孙晋由云南迁此定居,因在小沽河西岸,以所处的位置取名沽西。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东部,同三……[详细] |
店西村 | 店西村 村庄由来 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孙迁由孙家沽至此建村,因村立在曲家店西而得名店西。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东部,同三高……[详细] |
寨子村 | 寨子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王土允和代姓由云南迁此建村,传说汉康王的兵马在此安营扎寨,故以军事典故取名寨子,地名普查时因重名,……[详细] |
孙家汇村 | 孙家汇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元年(1403年),孙钦由云南省枣县迁此,因高姓先至,河水汇流村东,取名高家汇,后孙姓人丁兴旺并成主姓,故改称孙家汇。……[详细] |
导读:通过以下内容您可以了解到该地区的详细资料,地名查询提供了所属地区的人口数量、区域面积、邮编区号、物流快递公司等内容,如果您对该地区的资料介绍有疑问或认为该内容需要更新,请联系我们网站客服,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为你完善该地区信息。
平度市仁兆镇位于胶东半岛大沽河畔,平度市东南部,总面积119.15平方公里,辖91个行政村(居委会),2008年总人口70409人;耕地面积6996公顷,全镇及周边地区蔬菜种植面积达30万亩,总产100多万吨。主要生产大蒜、蒜苔、芋头、大姜、圆葱、辣椒、胡萝卜、大白菜等,是青岛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青岛市蔬菜总产第一镇,青岛市优质蔬菜生产基地,青岛蔬菜之乡,沽河牌蔬菜获青岛市著名商标。免责声明:本页地区资料内容为网络收集整理,仅提供阅读参考,本站不对该地区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即时性承担任何责任!如果您认为该地区的省份、城市、乡镇、村庄的内容介绍需要更改或完善,请联系网站客服修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