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行业网

中国物流行业网 > 资讯中心 > 高铁资讯 > 内容

刷新科技创新 加快向交通强国迈进

时间:2021/12/27 9:30:23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这一年,我国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创新的“脉动”尤为强劲。放眼“深蓝”,“海牛Ⅱ号”钻机钻出231米的新纪录;遥望星空,海洋一号D卫星和海洋二号C卫星“闪耀”星河;挺进山川河流,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里,浪花飞溅、电流穿梭,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功率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投产发电;随着全长1035公里的中老铁路建成通车,“澜沧号”列车将一路奔驰,联入中国铁路网,驶向国际。(12月22日,科技日报)

  回望2021,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加快科技创新,勇闯科技创新的“无人区”,一次次触摸世界科学技术的“天花板”,努力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一项项成绩令国人骄傲,一个个纪录让全球惊叹。令笔者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下线,莫过于全部采用中国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建设的中老铁路的建成通车。这一年,我们用创新照亮新征程,正是“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生动实践。

  技术创新,实现了中国铁路“弯道超车”的伟大壮举。百年前的中国积贫积弱,在外国人“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的轻蔑嘲笑中,詹天佑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而如今,集优越空气动力学性能和漂亮外观的智能动车组在350公里的时速下,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自动控制技术对列车全程运行进行控制,开出了一列列安全、节能、高效的自动驾驶列车。中国高铁名片早已享誉世界,举世瞩目的2022年冬奥会也将盛大举办。现在,一系列创新技术引领交通高质量发展,标志着中国铁路已经向更高水平的科技化、智能化迈进了一步。

  服务创新,带给了寻常百姓更加便捷的出行体验。中国高铁之所以成为一张闪亮的国家名片,绝不只是因为克服了冰天雪地、高原荒漠等地质难题,也不只是一次又一次刷新速度纪录,更是因为铁路部门用心倾听人民的意愿和需求,使用科技的先进手段,投入到为人民群众具体的服务举措上。为需要安静的旅客,探索提供“静音车厢”;为满足旅客舌尖上的美味,及时推出“高铁外卖”;为缩短进站和换乘时间,刷脸进站和便捷换乘措施应运而生……从人民群众的角度发现问题,通过日趋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解决问题,真正满足了旅客高质量出行的要求,在人民群众的赞誉声中不断实现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开启了“交通强国、铁路先行”新篇章。中老铁路是一条科技之路,通过科技创新攻克了一个个世界技术难题。从特种桥梁到超长铺轨车的精准铺路,再到“澜沧号”全部采用“复兴号”列车技术,以及中国铁路列控系统的全线加持,无一不体现中国铁路建设者们的智慧及“中国力量”。中老铁路本月全线开通,“澜沧号”列车一路奔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更多惠民项目落地,让沿线群众过上好日子,中老铁路建设就是生动的案例。服务国家战略,促进世界共赢,中国铁路在筑梦交通强国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刷新科技创新,加快向交通强国迈进。如今,中国铁路已从“中国制造”走向了“中国智造”,我们的智能化高速铁路建设和发展在世界遥遥领先。此时,我们更应胸怀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更好的担当起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历史使命,在大变局与新时代的相互激荡中实现新作为。(程正香、袁成奇)

本类热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