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即将拉开大幕,冬奥会已正式进入“北京时间”,世界各国人民的奥运激情和梦想被再次点燃!
一直以来,冰雪运动被称为“高岭之花”,但参与这项运动的仍是少数人群。在我国举行冬奥会,一方面有助于冬季运动的发展,使更多的人认识和体会冬季户外运动的益处和乐趣,激发国人的运动热情,对提高全民身体素质有着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奥林匹克运动会作为全球性的体育盛会,它不仅为各国运动员提供了竞技场所,而且也为传播和平理念、增进各国相互了解、实现文化交流、传递文明友谊搭建了最好的学习交流平台,举办冬奥会对推动中西文化交流融合、增强民族自信必将产生积极影响。
办好冬奥会,离不开科技赋能。在此次冬奥会上,被提到最多的词就是“科技”。在北京冬奥会筹办过程中,科技融入了建设、训练、保障等各个环节之中。在场馆建设上,新建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世界跨度最大的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屋面,用钢量仅为传统屋面的1/4,而且搭载了无线传感器,不仅造型美观,而且更加安全;在交通运输上,世界上首趟实现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功能的京张高铁列车,缩短了我们与冬奥会的距离,全程电子客票、各种智能“机器人”、垃圾密闭式输送系统、可视化远程售票机……高铁“黑科技”真是数不胜数;在日常训练上,二七厂国家冰雪运动训练科研基地的风洞实验室,能帮助运动员不断寻找阻力最小的训练姿态,大幅提高训练效率;在后勤保障上,精准的天气预报系统、冬奥场馆(地)岩土构筑物灾害早期识别及自动预警系统、集成化移动式高级急救生命支持一体机、穿戴式生命体征监护装备、多功能分段铲式担架等一系列保障措施,让运动员激情挥洒赛场,解决了运动员的后顾之忧。
加入“科技”元素的冬奥会,不仅是各国运动员竞技的舞台,同时也是中国展现大国形象的窗口。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依旧严峻,但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不仅以优异的成绩答好了疫情防控“新考题”,而且在能够安全、有序、高质量地承办冬奥会,足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制度优势。同时,本次冬奥会科技感十足,北斗定位系统、移动终端5G+8K高清直播、360度沉浸式观赛体验、智慧训练、智慧园区体验必将惊艳外来参赛人员,科技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也将让世界看到我国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中国正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
科技赋能,冰雪逐梦。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冬季综合性运动会,冬奥会的举办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本次冬奥会将科技智慧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们通过科技更好地管窥奥运视角、更真实的感受奥运精神。这场值得期待的冬季盛宴,或将成为奥运历史上科技与体育融合的标志性赛事。(刘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