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限于地理条件、区位条件等综合因素,老区振兴发展的基础仍然较为薄弱,而交通不畅成为制约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首要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铁路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不忘来时的路,不断助力革命老区在新发展阶段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让革命老区人民踏上致富路通畅路、产业振兴路、红色旅游发展路。
穿山引路解难题,老区出行无难题。地处东南丘陵的闽、赣两省的老区苏区,苦于群山环绕、交通不便久已,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成为当地经济发展“卡脖子”的问题,是制约这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瓶颈和短板。作为东南沿海通往中西南地区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将全线建成通车的兴泉铁路,不仅将彻底结束江西宁都、石城,福建宁化、清流、明溪、大田等原中央苏区县不通铁路的历史,形成连接福建与华中及西南、西北等内陆地区的铁路通道,还将与京九铁路、浦梅铁路、赣瑞龙铁路形成原中央苏区铁路环线,由此让沿线的革命老区加速融入现代化交通骨干网络,实现内联外通,也为革命老区经济循环之路塑“骨架”、造“通道”,让老区人民出行之路不再难。
革命老区筑铁路,脱贫攻坚致富路。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强则经济强。革命老区要振兴,产业持续发展是根本。通往赣南革命老区的第一条高铁——昌赣高铁自2019年底开通以来,沿线的革命老区依托这条“经济动脉”,通过因地制宜规划、实施“昌赣高铁经济带”“高铁新城新区”建设,重新布局经济产业;根据乡村资源区域禀赋推动特色产业区域化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革命老区创新发展加速助力;拓展城乡发展新空间,昌赣高铁进一步缩小了沿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推动农业与休闲旅游、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助力老区人民走上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红色旅游奋进路,老区发展新思路。革命老区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而红色文化底蕴为红色旅游业的壮大提供了精神支柱。往返于山西太原和革命老区吕梁兴县的“蔡家崖号”列车,结束了这个晋西北老区不通火车的历史。在革命老区人民迎来了新生活的同时,也使铁路发展与红色旅游相得益彰。随着当地红色旅游日渐兴盛,各地游客慕名而来,乘坐“蔡家崖号”前来参观红色文化。红色旅游铁路,将吕梁山区历史、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最大程度转化为经济优势,在促进当地旅游业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把红色记忆和砥砺前行的力量传递给每一名乘客,激励着人们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接续奋斗。
万里铁路筑深情,老区振兴再出发。《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完善革命老区的基础设施网络。革命老区曾经作为党和军队的发展根据地,如今承载着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红色精神力量。中国铁路,在通往老区的铁道线上,接过红色“接力棒”,赓续红色血脉,共筑革命老区欣欣向荣的美好未来。(苗瑞祥 铁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