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铁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技术、装备、建设和运营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重载铁路、高原高寒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以高铁为代表,新时代新中国交通运输科技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
中国高铁发展成就举世瞩目,高铁发展成果惠及百姓,也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四纵四横”高铁网全面建成,“八纵八横”高铁网正在加密形成,高铁已经覆盖了全国92%的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
飞驰的高铁,不仅带来速度与激情,更让梦想照进现实。“缩地成寸”,诗和远方……曾经是多少人的魂牵梦绕。一片孤城万仞山,春风不度玉门关,青海长云暗雪山,风吹草低现牛羊,……有多少美景由于遥远,只能停留在诗词的吟诵和脑海的想象之中,不能亲自去欣赏、领略雄浑和壮美,留下不少遗憾。高铁的快速发展,让天涯变咫尺,“千里江陵一日还”不再是唐诗宋词里的快感,而是在风驰电掣中赋予我们更多时间,让我们的休息时间来一个重新分配,让我们有更多时间去向远方,身临其境、尽情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当然,乘坐高铁追寻诗和远方的人多了,也带动旅游业蓬勃发展,带动景区建设,让远方更具有诗情画意。
奔腾的“复兴号”,让幸福就在眼前。中国高铁经过十余年的奋力拼搏,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四纵四横”高铁网拉近了地区间距离,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半小时、一小时、两小时的城市群、都市圈,公交化开行的高铁动车组,在随走即能成行中让两城一家生活变为现实。一方面缓解了人口聚集带来的交通拥堵、空气质量指数居高不下的大城市病。另一方面卫星城市房价低、交通顺畅,人民群众生活成本降低不少,幸福指数提高很多。再就是城市群、都市圈的形成,让人们的节假日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同时,城市群、都市圈间城市相互补齐发展短板,让发展的后劲越来越足。
如虹的高铁网,架起东西部均衡发展的桥梁。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沿海发达地区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差距仍然存在,近几年来连接中西部和沿海发达地区的沪昆高铁、贵广高铁等一条条高铁,让“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成为历史,加快了资金、人才、技术、信息流通,同时实现了资源优势互补,为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增加了原动力。
高铁一响,黄金万两;高铁一通,转换时空。当我们乘坐高铁看美丽中国的时候,在我国4万公里高铁沿线,不仅风景如画,而且高铁新城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高铁经济带正在形成。另外,随着高铁开通运营,也进一步释放了既有铁路线的运能运力,为“公转铁”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高铁联通内外、贯通城乡,为掣画乡村振兴蓝图增色添彩。高铁的快速发展,激活了沿线地区旅游业发展的“一池春水”,从而带动农家乐、民宿、餐饮、土特产销售、商贸、交通、导游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也让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传播,为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为乡村振兴增加更多着力点。
高铁,不仅速度一马当先,铁路服务也在创新中实现质的飞跃。如今的出门旅行,动动手指就能购票,从12306平台的多样化服务,到刷脸刷证进出站,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我们的出行越来越便捷。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复兴号高铁动车组已经覆盖31个省市自治区,展望未来,到2035年,全国铁路网运营里程达到20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7万公里左右。20万人口以上城市实现铁路覆盖,5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通达。届时,“流动的中国”脉搏更加强劲,在人享其行,货畅其流中,民族振兴步伐更加铿锵有力。(冯根新 李红红)